出十七 8 ~ 13;詠一二一[一二0] 1 ~ 8;弟後三 14 ~ 四 2;路十八 1 ~ 8
各位兄弟姐妹 :
在上一個主日的福音章節中,我們聽到了十位癩病人被主耶穌治愈的故事;他們當中,只有一位回去
向主耶穌謝恩,而且,那位回去謝恩的人竟然是一位被猶太人瞧不起的撒瑪黎雅人。他知道自己痊愈
了,明白那是耶穌賜予的恩典,便五體投地感謝他。
一個懂得感恩的人,顯示出他的謙遜精神,同時,他也敏銳於人們表達出的愛。感恩,是信德的表達
;倘若,我們瞭解自己生存的分秒都靠 天主扶持,我們的一生便會時刻洋溢著感恩之情。
今天的讀經一,章節取自出谷紀,是有關以色列子民邁向西乃山,成爲和 天主訂立盟約的子民的記
述。在這段旅途中, 天主照顧他們的一切需要;但是,他們對 天主的信心仍然很薄弱。其實,在
這章節之前的記述中,選民猶豫 天主是否真的與他們同在;我們聽到的經文中,記述了敵人在
天主從岩石中給以色列子民供水的地方攻擊以色列子民;在那個地方,他們應當對
天主的保佑懷有強大的信心;但是,從經文來看,他們仍在掙扎。
經文沒有提到爲何阿瑪肋克人對以色列民產生敵意;他們很可能是要阻撓以色列民邁向 天主的聖山
;如此,想要以人的能力阻撓 天主的計畫是絕對不會成功的,更何况以色列子民轉向 天主求助。
爲了協助他的子民對主的信德,梅瑟宣布,在戰鬥時,他會在一座山丘上讓以色列子民看到他手握著
天主賜給他的棍杖;這棍杖曾在多次危急狀况下爲以色列子民解圍。
當以色列子民同阿瑪肋克人戰鬥時,必須看到它;只要梅瑟把棍杖高舉,以色列子民就會在戰場上占
優勢;但是,當他累了,垂下持棍杖的手時,在戰場中的以色列子民就會處於劣勢。因此,亞郎和胡
爾一邊一個托著梅瑟的手。
後來,當以色列子民漸漸信賴 天主,並且意識到 天主與他們同在,他們就減少對那棍杖的依賴。
在後來的記述中,以色列子民要打勝許多場决定性的戰爭,他們也不再依賴那棍杖來取勝了。
今天的讀經二,取自弟茂德後書;在今天章節中所提到的聖經,指的是舊約聖經;保祿告訴弟茂德,
這舊約聖經能給他智慧,使他因信耶穌基督而得到救恩。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新約和舊約都是聖經
中不可缺的,並且是合而爲一的。聖經的這兩個部份都是因默感而寫成,爲幫助基督徒度好生活。
保祿把宣講 天主聖言的使命鄭重地委託給弟茂德,囑咐他不論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宣講,藉此來挑
戰並鼓勵他人。
今天福音章節的開始,路加就給這所謂【寡婦和不義法官】的比喻的詮釋設下了框架;他的重點主要
是教導人們恒心祈禱的重要性(路十八1)。 我們必須記得,路加經常強調祈禱的重要性,因爲,他
經常與有著外教背景的人們來往;那些人和猶太基督徒的背景很不一樣,他們沒有一個注重祈禱的傳
統背景。一些新接觸祈禱的人們,當他們祈禱後沒有立即得到他們所求的,就很容易會灰心喪氣。
比喻中的兩個人物:不義的法官和寡婦,二人有著很直接和強烈的對比。
一位正義的法官固然不會被當做是神聖的,但是,人們對法官的期待是正直的、護衛正義、秉公處理
、有關懷人民之心,他所具有的德行就如 天主一般(參閱德訓篇卅五15—17,22—23)。我們在
這裏看到的法官,是一位失職和不合格的法官,他不敬畏 天主,也不尊重任何人(路十八2)。
那位寡婦則被描寫成是一位受欺辱的人,她一再面對不正義的事,受到那些弱肉強食者的欺淩;她必
須到法庭上去爭取她應享有的權利。以上的背景引導著讀者去期待那位不義的法官來給這位寡婦主持
公道。
出乎我們的意料,那位不義的法官最後終於讓步,爲這位可憐的寡法伸張正義。但是,我們要注意到
,法官之所以會這麼秉公處理,並不是出自他對正義的執著,也不是他對這位弱小寡婦的關愛,而是
,由於那位寡婦持之以恒的精神;她絕不放棄,直到她的正義得到伸張。這也就是說,她的堅持上訪
的行爲,令那位不義的法官感到不甚其擾,只好聽從她的要求(路十八4—5)。
主耶穌並沒有稱讚這位法官,或是,要我們把他當做學習的對象。這比喻的重點在於強調寡婦那種堅
持不懈的精神;如果,她能從一位完全不負責任和不正義的法官那裏得到她所要的,那麼,她以同樣
的恒心與態度堅持不懈地來向慈愛的 天主求她所需要的,她又能從正義和仁愛的
天主那裏得到什麼呢?
藉著今天的三篇經文的啓示,我們可以做出以下三點反省:
(一) 我們該經常祈禱,與 天主建立持久、穩固的關係
我們生活在一個講求快速效率的時代,我們吃快餐;身邊時時帶著手機;越來越多人乘坐飛機;火車
不斷地在提速;這些發展都在幫助我們不要【浪費時間】。我們在做事或與人相處時,經常都會以講
求時速來完成,越快完成越有效率;但是, 天主和我們的來往却不以效率的高低來衡量;儘管,他
願意我們儘早知道他深愛著我們。
主耶穌來到我們當中,成爲我們中的一員;他本來有能力憑著一個行動或一句話來展示
天主的愛,並使我們得到救恩;但是,他並沒有那樣做,反而,選擇在這個世界上經歷了三十三年起
起落落的人生。同樣地, 天主有時願意以時間來教導我們如何去面對我們的生命;祈禱的重點不在
於立即解决生活中的問題,而是,和 天主建立密切的關係,好讓我們能認識 天主的旨意,按照他
的聖意而生活。
(二) 我們該反省我們的信德生活
我們是否對那些有需要之人的呼叫聲裝聾做啞呢?或者,我們是否對 天主不再懷抱希望,認爲他不
會再俯聽我們的祈禱呢?我們應該學習那位寡婦持之以恒的態度,每天以祈禱來滋養我們的信德生活。
(三) 信德生活,包括維護弱小者的權益
寡婦,在古代以色列社會中屬於沒有地位的社會邊緣人士;她們一般在生活中沒有任何保障,也經常
淪爲有權勢者和富有者欺壓、剝削的對象。身爲基督徒,我們的信德驅使我們去爲弱小者維護正義。
天主時時在挑戰富裕的人,因爲,他們有條件爲自己及他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所以,任何在物質生
活上比較富裕的人,都有責任去關懷和幫助窮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