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傳教節
房志榮神父著
默想:
今天,是普世傳教節,同時也是常年期甲年第二十九主日
;在此,根據本主日的的三篇讀經,來懂傳教節的精神和
意義,應該是有趣且有意義的。
先從本主日的福音選讀開始:瑪二二15 ~ 21。
上個主日聽過的瑪二二 1 ~ 14「國王辦婚宴」的比喻,是
耶穌用來答覆瑪竇的基督徒團體中所發生的一個問題「天
國是什麼?」
比喻分兩部份:被邀赴宴的人( 1 ~ 10)和一位未穿禮服
的客人(11 ~ 14)。
瑪二二章接下去的15 ~ 46節,則描述當時猶太人爭論不休
的四個問題:
應該給羅馬帝國納稅嗎?
死者復活,是真的嗎?
那一條誡命是最大的?
「基督是達味之子」,是指什麼說的?
今天的福音選讀、瑪二二15 ~ 22,是耶穌答覆第一個問題
:該不該給羅馬凱撒納稅?
15法利塞人便出去商議,怎樣套用耶穌的言論來陷害祂。
16他們派了一些徒弟和黑落德黨的人一起到祂那裏說 : 『
老師,我們知道,祢為人誠實,按照真理傳授
天主的道路,不偏不倚;因為,祢不看人的情面。
17那麼,請告訴我們,祢對這事的看法:納稅給凱撒,是
否合法?』
18耶穌識破他們的惡意,就說:『你們這些假善人!為什
麼試探我?19給我看看納稅的錢幣!』
他們便拿來一個銀幣給祂。
20耶穌對他們說:『這是誰的肖像和名號?』
21他們說 : 『凱撒的』。
祂便對他們說:『所以,屬於凱撒的,應納給凱撒;屬於
天主的,應納給 天主!』
22他們聽了這話,都很驚奇;只好離開祂,走了。
(《新約聖經樂仁譯本》)
耶穌當時所面對的猶太社會相當複雜:撒杜塞黨派的人甘
願給凱撒納稅,以討好羅馬人;愛國志士、法利塞人卻很
不甘心,他們一直想擺脫羅馬人的控制;至於熱誠派的猶
太人認為,羅馬帝國的政權降低了、甚至取代了
上主對以色列的主權。
還有16節所說的,黑落德黨人,他們是加里肋亞的猶太人
,擁護羅馬派來的分封侯、黑落德安提帕;因此,他們推
崇羅馬政權。
「老師,我們知道,祢為人誠實…祢不看人的情面」;是
他們奉承耶穌的一番話,卻也透露了耶穌的一大特色,即
我國傳統文化所重視的「誠」,不以貌取人,不看情面。
有關這一點,宗徒們有多方面的經驗和教導;參閱宗十34
;雅二1,9;羅二11;迦二 6;弗六 9;哥三25。
17 ~ 19節先說這些人所設的圈套:如果,耶穌說該納稅,
會引發很多猶太人的反感;如果,說不該,耶穌可被告發
祂挑釁羅馬政權。
耶穌的回應是,首先揭穿他們的偽善;然後,運用行動的
語言和對策:看看納稅的錢幣。
20 ~ 21節的一問一答,終於解決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問題,
耶穌的二句名言成了日後世世代代政教和平相處的寶訓:
凱撒的,歸凱撒; 天主的,歸 天主;這也可用在個人
的行動和默觀上。
讀經一、依四五 1, 4 ~ 6的《牧靈聖經》譯文如下:
雅威對祂的被傅油者居魯士說:『 1 我牽著你的右手,在
你面前征服了列國,解除了君王們的甲冑;在你面前開啟
了城門,使城門不再關閉。
4 為了我的僕人雅各伯和我揀選的以色列,我已按照你的
名召喚了你。雖然,你不認識我;但是,我已把任務交給
了你。
5 我就是 雅威,再也沒有別的 神;除了我,沒有其他
的 真神。
你還沒有認識我時,我就武裝了你, 6 使所有的人從日出
到日落都知道:除了我,沒有其他的 神。
我就是 雅威,再也沒有其他的 神』。
雅威向一位不認識祂的外邦君王所說的話,多麼親切!
為懂得這些話,可略看第二依撒意亞的歷史背景。
所謂的第二依撒意亞(依第四十至第五十五章),是主前
第八世紀,這位依撒意亞大先知的弟子們在巴比倫放逐時
期(主前587 ~ 538)所收集的先知言論。
如此才能懂今天讀經一的最後二節(5~ 6),
天主為何那樣強調、並重複地說:「除了我,沒有其他的
神;我就是 雅威,再也沒有其他的 神」。
巴比倫是信神的國家和文化,他們在宗教方面的敬禮和排
場,比起以色列來,有過之、無不及。
上述的話是 天主透過先知向波斯王居魯士說的;前面的
4~ 5二節, 天主說,是為了以色列、這 天主的選民,
天主召選了居魯士;雖然,他還不認識以色列的 神、
雅威。
天主如何選了居魯士呢?
就是第 1 節所描述的:我牽著你的手,在你面前征服列國
,解除君王的武裝,開啟城門,不再關閉。
這是 天主在歷史中的一貫作風,祂選當地人拯救他們自
己的人; 天主的這一作風,為今天的普世傳教節有多大
啟發!
讀經二、得前一1~5a,這是保祿在公元五十一年親自寫的
第一封書信,很可能是基督信仰最早的文獻;這短短的問
候詞,就值得仔細體味。
保祿按照當時寫信的格式,在一開始提到寫信人和收信者
;在結尾時,祝願收信人;好;除了這傳統的書信格式外
,保祿常常加些信仰的內容。
儘管,發信人有三位,即保祿、息耳瓦諾和弟茂德;可是
,作者只有一位,即保祿自己。但是,在這裏,他不提自
己宗徒的名銜。
在後來的保祿書信裏,為了辯護他的宗徒權威,這個名銜
幾乎必然出現。
收信人是「得撒洛尼人的教會」;在當時的社會中,「教
會」,是希臘詞 Ekklesia 所指的「首領的集會」。
在宗徒時代,這種「公民議會」隸屬於皇帝的最高權威之
下。
保祿稱得撒洛尼的基督徒團體為「教會」,不是那種用來
壓迫和控制人民的民間集會 Ekklesia ,是一個徹底不同的
社團,這社團以 天主父和主耶穌的「權威」召集並得到
支持。
在保祿的思想中,「教會」繼承了「 天主子民的集會」
(qahal)。
本致候辭結合了希臘和希伯來文化的的祝福;「恩寵」,
是希臘的問候語,在基督信仰中,表達
天主透過祂的聖子賜予人的恩惠。
「平安」,是希伯來的問候語,基督信仰使這一詞的意義
更加豐富;因為,信徒領受的是主耶穌自己的平安(若十
四27),完全不同於當時以強勢政治和戰爭平定城邦的
「羅馬的平安」。(以上取材於《新約聖經樂仁譯本》,
〈得前一 1 ~ 10注〉。)
反省與行動:
1. 日常生活中,我遵守人間的法律嗎?
2. 我常體會 上主的恩寵和平安嗎?
上主的平安和人間的平安有何不同?
3. 在天國的律法和人間的法律之間,我如何取得平衡?
禱文:
1. 請為 天主子民祈禱
「凱撒的,就應歸還凱撒; 天主的;就應歸還
天主」;祈求仁慈的 上主恩賜每一位基督徒善盡公民
職責,更熱心事主,將 上主的平安帶給整個世界。
2. 請為食品安全祈禱
不肖食品業者長期欺騙消費者,危害國人健康,毀損國
家聲譽;祈求仁慈的 上主恩賜儘速修訂通過食品安全
管理法,政府可據此嚴格稽查、整頓食品界,為民眾的
健康把關。
3. 請為世界和平祈禱
香港普選爭議、伊斯蘭國的殘暴,都造成動盪;祈求仁
慈的 上主恩賜人人都能體認民主和自由的價值,彼此
尊重,放下仇恨和暴力,共同締造和平。
4. 請為平息災害祈禱
海研五號船難、雲南大地震、印度和日本的強颱、伊波
拉疫情肆虐,都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祈求仁慈的
上主恩賜亡者安息,復建和防疫工作有效地進行,使百
姓生活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