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心靈參加 天主的盛宴
依五 6~10;斐四 12~14,19~20;
瑪廿二 1~14
「小德蘭福傳之友」曾慶導神父讀經反省
從字面上來看,今天的福音十分奇怪、難懂;這個
比喻的聽眾是主耶穌時期的那些猶太司祭長和民間
長老,他們應該不難明白這比喻的意思。
但是,對廿一世紀的我們來說,這比喻的含意確實
不清楚;不過,解釋之後也就覺得很合理了。
在主耶穌宣講的福音中,天國就好比是婚宴(參閱
默十九 7,廿一 2),就是將來 天主和人最後的
愛的結合(天人合一)。
首先獲得這福音的是猶太選民(受邀赴此婚宴),
他們卻對這天大的福音淡淡然、蔑蔑然;『他們的
眼光現實』,常常只放在追求現世的福樂上,生活
行為與 天主的福音背道而馳。
一次又一次, 天主派遣先知誠懇邀請猶太人赴宴
,他們還是依然故我;有的甚至把宣揚悔改、和平
及正義的先知們看作眼中刺、喉中骨,非要除掉而
後快。
他們抓住國王( 天主)的這些僕人,凌辱之後還
殺死他們;痛心的 天主就如家有叛逆孩子的父母
,只好任由拒絕愛的子女離去。
但是,離開了 天主,人有什麼福樂可言?
拜偶像的後果只會是積弱、破落和死亡。
原來「 天主友我,誰能敵我」的選民,現在,卻
屢遭外族欺侮;最慘痛的歷史是,西元前五八六年
,巴比倫人入侵,耶京被焚,毁之一旦,人民也被
擄到巴比倫作牛、作馬。
但是,選民仍然執迷不悟;這歷史就在西元七十年
重演,羅馬人入侵,重建的耶京再一次被焚毀。
既然選民(首先被邀赴宴的人)不願接受天國福音
, 天主便轉而邀請其他的人,就是『那些在各路
口的』外邦人,不管好人、壞人全都邀請。
主耶穌邀請人「悔改、信從福音」;信從,不只是
理智上的信服,更是行為上的改過遷善。
「壞人」也被邀赴宴,不過,他們確實需要悔改,
確實需要『以愛的行為作禮服」。
沒有愛的人無法參與愛的宴席、無法進入天國裡燈
光華麗的福樂,只有落得『到外面的黑暗中哀號和
切齒』。
這個比喻教訓當時的猶太人和今天的我們:要珍惜
天主給我們的恩典,對這些恩典更要以愛的行動來
回應。
要時時以「被召的人多、被選的人少」來警惕自己
,對天國永生的事業不能掉以輕心;反要像聖保祿
說的:「你們要懷著恐懼戰慄,努力成就你們得救
的事」(斐二12)。
這「得永生」的福音,是令所有生活在死亡陰影下
的人類多麼充滿希望、多麼振奮的喜訊:「最後,
基督要征服人類的仇敵:死亡; 天主要掀去那遮
住萬民的喪帕和那掩蓋各國的殮布」(讀經一)。
死亡的哀痛、哭泣和分離不再是人類可悲的終結;
看哪,在熙雍山這天上的耶路撒冷,「 上主要為
萬民擺設盛宴、備有豐美的食物和醇清的陳酒」。
喜樂歡宴吧!
這是 天主用我們人的語言所能描述的最美的天國
景象,所以,當我們把目光鎖定在天國的時候,就
容易在任何境遇中:或飽足、或飢餓、或富裕、或
貧乏,我們都能仰賴加強我們力量的那一位。
我們分擔了基督和祂聖者的困苦, 天主必要以豐
厚的財富,在基督內,讓我們一切的需要獲得徹底
的滿足(讀經二)。
最後,今天的福音中,主耶穌說,赴婚宴卻沒有穿
禮服的說法,也可以在參與彌撒聖祭的内外態度和
舉止上給我們一些提示。
彌撒聖宴,是天國婚宴的預像和「預嘗」,在聖體
聖事中, 天主子基督以祂自己親作我們滿足靈魂
飢渴的食糧,祂要與我們的靈魂結合,這是最神聖
、莊嚴且高貴、喜樂的共融宴會。
參與彌撒聖祭的人,我們心靈上的準備和外表上的
裝束舉止是否與這盛宴相配?
或者,我們認為:『我肯來教堂參與彌撒,已經很
不錯了;我還麻煩自己走上前去,把一塊麵餅放進
口裡,這已經很了不起、很給「國王」面子了,國
王該當高興和感激我;還要我穿什麼禮服?』
多扭曲的想法啊!
我們有沒有意識到,彌撒聖祭是萬君之君、萬王之
王最偉大、最高貴的宴席?
沒有的話,我們即使赴宴,也不會嚐到宴席的美味
;赴寶山卻空手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