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恩祭(彌撒)的舉行          潘家駿神父 



陸、祂拿起餅和酒


「在感恩禮(聖祭禮儀)的開始,把即將成為基督聖體聖血的禮品呈獻到祭


台上。首先,將聖體布(corporale 九折布)、聖爵布(purificatorium)、彌


撒經書(Missale 和聖爵(calix)安放在祭台上(除非聖爵備於祭台旁的祭


器桌 abacus 上);這祭台是主的餐桌,是整個感恩禮的中心。然後送上禮品


:餅和酒;最好由信友獻上,並由主祭或執事於適宜的位置接受它們,放於


祭台上。


雖然,信友不再像往昔一樣,獻上自己為慶典帶來的餅酒,但此奉獻的禮節


仍很有意義和精神價值。此刻,也可以接收信友為濟貧、或為教會所帶來、


或在教堂內所收集的獻儀和其他禮物;但是,不可將之放在祭台上,應置於


其他適宜的地方。(《總論》73)。」


在感恩禮中,這奉獻禮是一個重要的時刻;我們被邀請向


天主獻上我們的「祭獻」,也就是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在法國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在五一勞動節那一天,勞工們將勞動的器具呈獻


到祭台上。


甲、歷史的幅度


在頭兩個世紀,這個儀節是非常地節制儉樸;這也許是為了與異教信仰有所


區別以及為了強調只有基督向    天父的唯一祭獻。


在儒思定的《第ㄧ護教學》這樣寫道:「餅和酒被帶到主禮那裡,他拿起它


們,讚美和祝謝。」慢慢地,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奉獻概念取代了原初的概念。


今天的奉獻概念是,我們將我們所擁有的,也就是我們將自己當做禮品奉獻


    天主;並且藉此瞭解到所有的禮品都源自    天主;特別是藉著呈上那即


將成為基督祭獻的禮品,經驗到無上的喜樂。


當時所奉獻的餅都是家庭製的餅,獻餅的責任是屬於所有領受過洗禮的人,


這是他們對他們司祭職務命召的一種回應。雖然,是由司祭祝聖這些餅酒,


但是,是由全體    天主子民和他一起獻上這個祭獻。凡是從獻禮當中剩下的


禮品,在執事的監督下,分送給窮人或司祭。


在東方教會,奉獻遊行經過慢慢地發展,變成了眾所皆知的「大進堂式」。


在這儀節中,不論是在詠唱或是在祈禱中,都已經在向那位光榮的君王歡呼


。為很多人來說,東方教會的做法很不合乎邏輯,因為,餅和酒尚未祝聖。


然而,這也顯示出餅酒的準備與感恩禮本身的關係是如何地密切了。


很可惜的是,後來,奉獻遊行與緊接著而來的奉獻、感恩禮和共融(領聖體


聖血)脫節了。特別是在第十世紀以來的西方教會,在不同神學理論的影響


之下更是如此(因為,在這個時代,信友們難得領一次聖體,因此,呈獻禮


品的儀節也失去了它真正的意義。在亞美尼亞教會早已通行使用無酵餅的習


慣,到了第十一世紀,在西方教會也變得非常普遍)。慢慢地,這「奉獻」


的概念也因此被縮化成「在彌撒中收奉獻」或是彌撒獻儀。


就奉獻的超性意義來說,這奉獻甚至也變成類似於感恩禮中的奉獻


    上主,因此,我們紀念基督的聖死與復活,向禰奉獻生命之糧……


拉丁文把聖體稱為 hostia ,其意義是犧牲(祭品),可以說正是這個傾向的


一個記號)。


保祿六世的彌撒經書(1970年彌撒經書)努力地要把這項儀節的真正意義再


度重新建立起來,於是,把它稱為「預備禮品」( praeparatio donorum),


這是一個比較不偏不倚以及實用的名稱。


「奉獻」一詞,只保留於那伴隨列隊前往祭台獻禮時所用的「奉獻詠」上。


《彌撒經書總論》首先提到祭台的準備,「這祭台是主的餐桌,是整個感恩


禮的中心(《總論》73)。」這祭台的準備,本身就是一項很深刻的象徵,


它指出了主的兩個盛宴:    天主聖言和基督聖體的兩個餐桌。這準備的行動


向我們顯明了第二個事件正在舉行當中。這個禮儀行動可以被視為是感恩禮


行動的序曲,一如拜占庭禮的「大進堂式」。因此,「奉獻詠」的選擇應該


要能配合此一精神,並且更重要的是,要賦予奉獻遊行意義和生命。


對於這儀節,有以下幾點基本的做法:


1.  所有為準備在祭台使用的麵餅都應該是當日彌撒奉獻的(基本上是不考慮


聖體櫃裡的聖體的,因為,這些聖體的保留是為病人)。


2.  如果,其他的奉獻來得及準備好也可以一起獻上;但要注意,不要把其他


的奉獻放在祭台上(還好《總論》73有此規定!不然,按照許多非洲國家的


習俗,奉獻羊和雞,那問題就大了!)


3.  遊行應該不要急迫,並以幽雅高貴的姿態慢慢地遊行至祭台,將禮品一一


呈獻。


乙、餅之遊行


「雖然,信友不再像往昔一樣獻上自己為慶典帶來的餅酒,但此奉獻的禮節


仍很有意義和精神價值(《總論》73)。」


有什麼意義和精神價值?因為,這奉獻的遊行,由下到上的動態過程中,正


是感恩禮象徵的根本部份。感恩禮,是    天主和在基督內的人類二者之間的


神聖交換,一如我們常常在獻禮祈禱當中所表達的:


上主,萬有的    天主,禰賜給我們食糧,我們讚美禰;


天主                                                        人類


我們將大地和人類勞苦的果實~~麥麵餅呈獻給禰,使成為我們的生命之糧。


這遊行可以說是整個餅之遊行的第一步。


天主        


                 感恩禮


        人類                    共融(領聖體聖血)       分享


這個遊行是與領主時的遊行相對稱的;這個對稱也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


如果,團體中舉行奉獻禮品的人同時也能夠成為送聖體員,與司祭一起分送


聖體聖血,那麼,就更能顯出這對稱的意義來。


在這儀節中,有三個主要的關鍵:


1.       上主,萬有的    天主,禰賜給我們的食糧,我們讚美禰。」


就如同傳統的猶太人用餐一般,我們也是以讚美    天主來開始我們的餐宴。


我們記起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均來自    天主、天地萬物的創造者;所以,奉獻


的第一個層面就是去認識到    天主乃是萬物之源。


2.  「我們將大地和人類勞苦的果實~~麥麵餅呈獻給禰。」


這正是司祭子民的使命,由整個團體向    天主獻上所有的創造物和整個人類


,參與基督的奉獻;耶穌基督以他自己做為禮品,使宇宙與    天主和好。


因此,這餅和酒就已經不單單只是指有形可見的餅和酒,更是指教會和我們


自己。


3.  第三個關鍵是分享;雖然,在禱詞中並沒有很清楚地說出來,但是,分享


卻是教會在禮儀中的傳統概念。所有奉獻的禮品在本質上是要按照地方教會


、教區、普世教會,尤其是窮人的需要做分享的;這分享在我們每位基督徒


的生活中也是如此。


這個儀節的舉行方式具有很大的彈性;若唱「奉獻詠」,主祭只要低聲唸奉


獻的禱詞即可(主祭不要和音樂比大聲!)。不過,如果可能,還是盡量地


以音樂相伴。除了傳統上習慣使用的以虔誠奉獻為主題的聖歌之外,其實,


一些有關感謝和讚美的詩歌和聖詠,反而更能夠表達出「


天主乃是萬物之源」,而且也表達了我們即將進入感恩讚美之祭。例如,


聖母的謝主曲就可以使用在聖母的慶節中。


最後,不要忘了,預備餅酒也是預備我們的心去參與我們的主的唯一祭獻。


柒、祂祝謝了


「現在,開始整個感恩祭的中心與高峰,即『感恩經』,是感謝與聖化的經


文。主祭邀請信友舉心向上,祈求和感謝    天主,並請他們與自己聯合祈禱


主祭是以整個團體的名義,經由耶穌基督,在聖神內,向    天父祈求。


感恩經的意義,是要整個信友團體偕同基督頌揚    天主的偉大工程,並奉獻


聖祭(《總論》78)。」這對    天主的「感謝」( eucharistia )是根植於


聖經的祈禱的,它是與一般我們向人的道謝有所不同的。向人道謝,是我們


向人傳達我們的感恩之情,但仍期待著更多的幫忙,這是在很多其他宗教裡


或是社會中存在的一種人和神,或是人和人的關係。


對    天主的「感謝」( eucharistia )則與此不同,它是純粹的感謝,不帶任


何其他動機的謝恩,讚嘆、感謝    天主為我們所行的奇異恩典。除非我們瞭


解這兩者當中的細微差別,否則,我們便無法真正體味感恩禮的核心精神。


讚頌和感謝,是感恩經的起點,這起點,我們稱之為「頌謝詞」(praefatio


,這個字在此有「公眾的宣言」之意)。在感恩經第四式裡,這種讚頌和感


謝之情不只是侷限在「頌謝詞」當中,更是超越了頌謝詞的範圍,並且還包


含在整個的感恩經文裡。


天主救恩工程的最高峰當然是在耶穌身上,祂使自己成為救贖人類的禮品。


這讚頌結束於建立聖體聖事的敘述中;在這敘述中,基督的祭獻已說得分明。


除了「羅馬正典」(感恩經第一式)之外,梵二又編寫了九個感恩經(包括


1970年彌撒經書中的四個);這些感恩經基本上是按照以下相同的結構和


要素所編寫的(參閱《總論》79):


1. 感謝( gratiarum actio ):這感謝尤其表現於「頌謝詞」內。


主祭以全體子民的名義,為了整個的救恩大業、或為本日、節日或時期的某


特殊理由讚頌並感謝    天主父。【彌撒經書為常年主日共提供了八式的頌謝


詞:創造的目的(V) 和救恩的歷史(VI)催迫著我們去默想救恩的奧蹟,


並在其中活出我們的生命(II)。 第 III式則是延續第 II式的主題,更深度地


進入到救恩奧蹟的神學當中,即我們看到了人類如何透過基督的人性,獲得


救贖(藉人而拯救人);也就是說,透過降生成人的聖子成就了救贖的大功


VII ), 也藉著祂的逾越奧蹟而重生了新的    天主子民(I)。


我們現在在教會 ~ 基督的奧體中生活,分享了    天主聖三的生命;教會就是


在聖三的奧蹟中團結在一起( VIII )。每當我們慶祝感恩禮時,我們就是在


慶祝基督及其教會的奧蹟,並且將要獲得這新逾越奧蹟所結出的初果(VI)。


開啟經文的對話,從最初頭幾世紀就已經存在了,它的目的是開啟感恩祭禮


的行動。如果,主祭有能力唱的話,就儘可能地以唱的方式表達這開端詞和


頌謝詞。


2. 歡呼( acclamatio ):整個信友團體偕同天上神聖,同聲詠唱「聖、聖、


聖」;這歡呼歌構成感恩經的一部份,應由信友偕同主祭齊聲詠唱。


這是讚頌之祭的最完美表達,因此,它屬於全體參與者,不只是屬於聖詠團


而已。


3. 呼求聖神( epiclesis ): 這是教會的特別禱文,祈求


天主聖神的德能祝聖人類所獻的禮品,使之成為基督的聖體聖血,並使這無


玷的祭品為我們領受的人成為救恩的泉源。


4. 建立聖體聖血的敘述及祝聖(narratio institutionis et consecratio):藉基督


的言語和行動,完成基督在最後晚餐時所制定的祭獻;昔日,祂就是藉餅酒


的形體,把自己的體血交給宗徒門吃喝,並命令他們要延續這項奧蹟。


5. 紀念( anamnesis ): 教會履行主基督藉宗徒傳下來的命令,藉此經文紀


念基督,特別是祂的神聖苦難、祂光榮的復活及升天。這經文如果以詠唱的


方式表達,則更能展現出「紀念」的力量來。


6. 奉獻(oblatio): 教會特別是此時此地集會的信友團體,藉此紀念,在


聖神內將這無玷的犧牲獻於    天主父。教會的意願是要信友不但奉獻此無玷


的犧牲,而且學習自我奉獻;如此,經由基督中保與


天主日漸契合,彼此團結一致,使    天主成為萬物中的萬有。


7. 轉求( intercessiones ):這顯示出,感恩祭禮是聯合天上和人間的整個教


會而舉行的,而且,這祭品也是為了教會及其全體成員 ~ 生者及亡者而奉獻


的;因為,他們都是被召,分沾藉基督體血而獲得的救恩和救贖。


8. 總結的聖三頌( doxologia finalis):整個的進行總結在這聖三頌的格式中


;這是讚頌    天主的表示,並以信眾歡呼的「阿們」做為認同和結束。


如果,在此沈悶或低聲地答覆「阿們」,則讓人覺得好像一下子從感恩經的


高峰一下子就跌入了谷底,或是,感覺極度地不相稱。事實上,可以以詠唱


三重的「阿們」來表達;在復活期的時候,甚至可以加上「阿肋路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