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三日,接見位於羅馬的耶穌會國際耶穌公學約
六十位成員時,教宗方濟各勉勵他們要在耶穌內生根
、茁壯、成熟,愈顯主榮。
在五十年前、主曆一九六八年,耶穌會總會長雅魯培
神父成立了這座公學,接待從世界各地前來羅馬求學
的耶穌會士;而今,同為耶穌會士的貝爾格里奧教宗
與他的同會弟兄一起慶祝公學的金慶。
教宗指出,慶祝金慶的意義在於追本溯源,再次紮根
於耶穌和祂的生活,「堅決抵拒為自己而活的誘惑,
力求服事他人,而非受人服事」。
接受培育的首要之務是,紮根於耶穌、效法祂的服務
精神、空虛自己、自謙自抑、跟祂一樣服從至死,甚
至,準備好面對譭謗、迫害和羞辱。
當天適逢聖方濟各沙勿略慶日,教宗引用這位耶穌會
聖人的話說:「我懇請你們,在你們的一切事上,將
自己全然紮根於 天主」。
接著,教宗提及耶穌公學團體的歷史:公學的所在地
,曾是耶穌會會祖聖依納爵‧羅耀拉的住所,在那裏
,他撰寫《會憲》、派遣首批耶穌會士到世界各地傳
教。
教宗說:你們是個苗圃,將世界帶來羅馬,並將羅馬
帶給世界。
在耶穌公學求學的歲月,會士們蒙召生根茁壯;生根
,意味著把心靈嫁接在 天主內,讓它能繁衍生長,
並以清晰又洋溢的熱忱回應 天主,熱火中燒,擁有
積極的張力,拒絕各種妥協。
教宗告誡道:「心靈若不成長、茁壯,就將枯萎縮小
;切莫忘記,你若不成長,就會枯萎」。
教宗勸勉耶穌會士別怕危機;因為沒有危機,就沒有
成長;若不修剪樹枝,就不會結出果實;沒有奮鬥,
便沒有勝利。
生根茁壯,也意味著不停對抗各種精神上的世俗化;
根基一旦遭到世俗的腐蝕,整株植物和果實都將毀滅
;當代最嚴重的危險,在於精神上的世俗化使人陷入
教權主義。
相反地,成長,是不斷放下自我的行動。
教宗由此指明成長的兩個記號:自由與服從。
教宗敦促在求學的耶穌會士成為自由的人,在差異中
團結一心,奮力擺脫自我中心的態度。
在這方面,祈禱,是不可或缺的。
至於服從,教宗鼓勵眾人效法耶穌,「以承行
天父的旨意做為生命的食糧」(參閱:若四34)。
一個人在耶穌內生根、茁壯後,便會成熟結果,帶給
大地新的種子,這是履行使命的階段;耶穌會會士要
面對今日的形勢,照料 天主所愛的世界。
耶穌會會士蒙召前往錯綜複雜的交會口、地理邊界及
缺乏人情味的地方,猶如羊兒掉進入狼群,好讓耶穌
善牧與他同在。
學業上的熱情與訓練有助於履行使命,把宣講聖言的
職務與安慰人心的職務相結合,將會助益良多。
在使命中,耶穌會士觸碰到「聖言取得的血肉,撫慰
基督受苦的肢體」,並將他們帶到被釘十字架的基督
面前;如此一來,耐心與希望也會日益成熟。
最後,教宗期勉國際耶穌公學團體持續增進互相共融
的生活藝術,「彼此協助揹負重擔」、軟弱以及不同
民族的歷史、文化和記憶(參閱:迦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