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包容、積極去愛
加上六 1~13;路二十 27~40
否認復活的撒杜塞人中有幾位前來問耶穌說:「師傅
,梅瑟給我們寫道,如果,一個人的哥哥死了,撇下
妻子、又沒有子嗣,他的弟弟就應娶他的妻子,給他
哥哥立嗣。
曾有兄弟七人,第一位娶了妻子,沒有子嗣,就死了
;第二位及第三位都娶過她為妻,七個人都是如此:
沒有留下子嗣,就死了。
末後,連那婦人也死了。
那麼,在復活的時候,這婦人是他們那一位的妻子?
因為,他們七個人都娶過她為妻」。
耶穌對他們說:「今世之子也娶、也嫁;但是,那堪
得來世及堪當由死者中復活的人,他們也不娶、也不
嫁;甚至,他們也不能再死,因為,他們相似天使;
他們既是復活之子,也就是 天主之子。
至論死者復活,梅瑟已在《荊棘篇》中指明了:衪稱
上主為亞巴郎的 天主、依撒格的 天主及雅各伯的
天主。
衪不是死人的,是活人的 天主;所有的人為衪都是
生活的」。
有幾位經師應聲說:「師傅,禰說的好」。
從此,他們再不敢質問衪什麼了。
釋經小幫手
我們習慣用「二元對立」的方式看事情,例如:好壞
、善惡、健康與生病、成功與失敗、福與禍、生與死
;從小被這樣教育,所以,會努力奮鬥,為爭取「所
謂的好」,也努力躲開「所有的壞」。
人的一生也因此有基本的渴望、基本的恐懼同時並存
;然而,人生終究有那最終的一刻、最大的敵人,那
就是「死亡」。
按社會的價值觀,人要盡力躲開它、害怕它、排除它
;然而,主耶穌今天帶來了最美的福音,那就是,在
天主面前「人人都是生活的」。
讓我們看看主耶穌基督的生活,來詮釋這一點。
貧或富,祂都接受;祂選擇生於馬槽、一生過窮人的
生活;但是,富人也是祂的朋友,耶穌也喜歡到他們
家吃、喝、住。
成功或失敗,祂也能接受;因為,行奇蹟,有許多人
給祂鼓掌;可是,祂也願意接受被好友背叛的滋味。
耶穌把宗教領袖們排擠的罪人們納入朋友圈,還把稅
務員當宗徒;而且,祂也不排擠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
,提供耶穌安息的墓穴是阿黎瑪特雅的若瑟,他就是
猶太人公議會的一員
簡言之,主耶穌超越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在祂的慈
心裡,萬事包容;因此,連死亡在祂的懷抱裡也化成
復活,一切都成了新造物的和諧。
讓我們也積極選擇主耶穌基督的真平安,無論面對什
麼,都用慈悲心看待,就如 天父用慈悲心看著我們
所有的人一樣,即便我們裡面同時有好、壞的並存,
祂還是慈悲對待我們,把我們當成是活人、值得被愛
的兒女,不是排除在陰間的死人。
種下種子
你比較能接受什麼?你比較會排擠什麼?
全心祈禱
主耶穌,請教我如同袮一樣,萬事包容、積極去愛;
阿們。
歡迎收聽語音檔,用心聆聽 天主要對我們說的話 !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
1tCtHpPfcX__VGOoi71sP8ZTd82IIC_pU
©2019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
歡迎使用,請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