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二日、耶穌基督普世君王節;上午,
在聖伯多祿大殿,教宗方濟各主持感恩祭,並且
主持了世青節十字架的交接儀式。
教宗依照當天的福音強調,耶穌將祂的愛在十字
架上賜予我們之前,向我們表達了祂最後的心願
,祂告訴我們,凡我們對祂最小兄弟中的一位所
做的,就是對祂做的;這些最小的兄弟就是飢餓
和口渴的人、做客的人、赤身露體的人、患病的
人和坐監的人(參閲:瑪廿五35~40)。
在彌撒講道中,教宗首先提出兩個發人深省的問
題:
我是否幫助無法回報我的人?
我是否成為一位窮人的朋友?
然後,他給出耶穌的答案:
耶穌對你說,我在那裡,我在你想不到、甚至你
不願看到的地方等著你;窮人就在那裡。
教宗提到聖瑪爾定的形象,他年輕當兵時,還未
領洗;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窮人向人們請求幫助
,卻沒有得到;因為,所有人都從他身邊走過去。
聖瑪爾定看到其他人沒有心生憐憫,便明白『那
位窮人是留給自己的』。
他身上什麽都沒帶,只有一件披風;於是,就將
披風割成兩半,把一半給了那位窮人。
後來,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耶穌身上穿著他送給
窮人的那一半披風。
教宗解釋說,他做這個夢,因為,他活出了這個
夢境,儘管他自己並不知道,就如今天福音中的
義人們那樣。
教宗勉勵今日的青年也要有夢境;他說,我們受
造,不是為夢想度假或度週末,是去實現
天主在這個世界的計畫;祂讓我們能為擁抱生命
的美好而夢想。
慈悲善工是生命最美好的舉動,如果,你夢想真
正的光榮,並非曇花一現的塵世光榮,而是
天主的光榮,這就是當走到道路;因為,慈悲善
工比任何其它事務都更能光榮 天主。
接著,教宗問道:從何處做起才能實現偉大夢想
呢?
然後,他給出答案:從重大的選擇做起。
福音説得很清楚:在最後審判的時刻,
上主是根據我們的選擇做出判決;祂把綿羊和山
羊分開,然而,是善、是惡則取決於我們,祂只
是取出我們選擇的最終結果,將它呈現出來並予
以尊重。
因此,生命是做出強烈、果斷及永恆選擇的時期
;平庸的選擇帶來平庸的一生,高尚的選擇使生
命變得高尚。
事實上,我們成為我們所選擇的人,無論是善或
是惡。
如果,我們選擇偷竊,我們就成了盜賊;如果,
我們選擇只顧自己,我們就成了自私的人;如果
,我們選擇仇恨,我們就成為憤怒的人;如果,
我們選擇在手機前消磨時間,我們就成了上癮的
人。
如果,我們選擇 天主,我們蒙受的愛就會日益
增加;如果,我們選擇愛,我們就成為幸福的人。
教宗繼續表示,『選擇的美妙在於愛』;生命之
主希望我們滿溢生命,賦予我們生命的秘訣:『
唯有奉獻生命,才能擁有生命』。
然而,有些阻礙使我們的選擇變得艱難,它們常
是畏懼、沒有安全感以及找不出答案的為什麽。
教宗對此明確指出,愛,要求我們走得遠,不要
懸在生命的為什麽上,只等從天上掉下答案。
因此,愛,推動我們從為什麽過渡到為了誰、從
我活著為什麽到我為誰而活著、從為什麽我遇到
這樣的情況到我能為誰行善。
此外,教宗也提到許多其它的阻礙,例如:消費
的狂熱和一味追求娛樂,以及固執於要求自己的
權利,卻忘記提供幫助的責任。
教宗解釋道,概括而論,對愛的極大幻想,似乎
是將愛當做一時衝動的事;然而,愛,首先則是
恩典、選擇和犧牲;教宗囑咐青年們,在選擇時
,切莫讓自己受到認可的馴服,切莫被消費的機
制所麻醉。
最後,教宗給青年們提出一項建議,使他們能夠
訓練自己選擇善;他說,我們內心經常出現兩個
不同的詢問,一個是:我願意做什麽?
但是,聖神建議我們的則是另一個詢問:什麽事
對你有益處?
教宗表示:我願意做什麽?或什麽事對我有益處
?這是我們每天要做出的選擇。
從這內心的探尋能做出平庸的選擇或生命的選擇。
我們要仰望耶穌,祈求祂讓我們有勇氣做出對我
們有益處的選擇,好能在愛的道路上跟隨祂,找
到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