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永遠感恩的歲月

圖: 花蓮教區榮休輔理主教曾建次與聖母態像合影。

 

記得在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     (約民國四十二年

天主教藉著白冷外方傳教會來到知本部落;那時,我們

這一群好奇的小孩子總是結伴跑到講道所、去聽一位漢

人傳道師講解        天主教的道理。

這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整個部落從來沒有洋人落腳過,

天主教更是聞所未聞;於是,部落的小孩幾乎每天晚上

都溜到講道所去一探究竟。

在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是    : 「        天主經、聖母經、聖三

光榮經」等基本經文的教授;我們雖然不太懂,也跟著

朗朗上口學著唸;好玩嘛!

以後,因著族人漸漸瞭解        天主教,開始有人進入了教

會;白冷會就在知本蓋了一座小教堂。

還不到一年,這座小教堂已經容納不下更多想認識

天主的知本部落族人;正當堂區籌建一座可以容納二至

三百人的教堂時,家父過世了,我不得不輟學留在家中

幫忙生計。

有一天,我揹著麻袋和鐮刀要到田地裏割草餵牛;路上

,遇見了錫質平(Jakop Hilber)神父,他是第一位來

台東傳福音的白冷會神父,常到教堂去監工,也常常遇

見我這副模樣。

這會兒,錫神父攔住了我,問我為什麼不到學校讀書?

我告訴神父其中緣由;神父很快的就問我,想不想完成

六年級的學業?

我心裡想:「同學們都快畢業了,怕也跟不上他們了」

;正狐疑著,神父說:「你可以去補習啊!」

原來,白冷會高瞻遠矚、已在台東成立了培質院,專供

遠道而來及家境貧苦的青少年學子寄宿求學;我喜出望

外地回去告訴了母親,母親很為難,因為家裡實在沒有

多餘的錢供我讀書。

過了幾天,又在路上遇見了錫神父;神父問我情況怎樣

我只得具實以報。

神父告訴我,錢的事不用愁,他會負責。

回想起來,就在那一刻,改變了我的一生。

我和部落中同樣情形的五位同學,先後都進了培質院,

和其餘花蓮與台東來的同學一起補習,準備暑假應考。

照顧我們、培育我們的是白冷會布培信(Alios Bürke

神父,他溫文儒雅,能說一口流利的國語,又很有耐心

地指導我們,使我在兩個月內趕上了進度。

在培質院,一樣的青少年學子有四十多位,有小學生、

初中生、高中生和補習生,大家生活在一起好不熱鬧。

培質院很快的名震東部,大家都知道那是一處教育人才

的好地方,更是輟學青少年復學的機會與希望。

由於人數迅速增多,布神父一個人漸感吃力,他遂請了

一位東北籍的中國神父來幫忙。

我們全體補習班的三十多位同學前往火車站去迎接這位

英姿煥發、談吐鏗鏘有力的鄭鴻聲神父,為培質院日後

的教育發展,貢獻了他一生的青春歲月。

在當時,地處邊陲的台東,誰若能到培質院接受教會的

栽培,是一件無上榮耀的事,十分令人羨慕。

過不久,暑假一連串的入學考試接踵而至,我們這一批

補習生終究無法與當時市區「訓練有素」的考生相比,

只有兩位考上台東中學,另兩位考上到台南讀書的獎學

金;我則名落孫山,灰心地回家種田。

沒想到,錫神父又用他的摩托車載我回培質院,不准我

放棄,鼓勵我繼續補習、報考職業學校;終於,我考上

了台東農校初中部。

讀農校,必須住校,我不得不暫別了我第二個家、培質

院;布神父知道,農校有很多教友學生,就利用星期六

和星期日的時間到學校來看我們,並召集我們在附近租

來的房子裏舉行彌撒,給了我們許多生活上、精神上的

支援和指導,更播下了我們追隨基督的聖召。

有一回,布神父問我們有沒有意願去當神父?

當時,我們的反應是既新鮮又錯愕;「我們這些部落和

山上的孩子也可以像外國神父一樣的當神父嗎?」

大家心裡想,神父,是何等的崇高,得有豐富的學識;

我們行嗎?

布神父說:當然可以!如果有意願的話,可以到培質院

報名。

聖神如一陣陣清風吹過,第二個主日,就有十幾位同學

到培質院報名;從此,每逢星期日,我們都回到培質院

學習數學、英文、拉丁文,為將來的修生生活打基礎。

初農畢業之後,大家雖然各自進入高中(東中)或高職

(農校),每個主日,仍像往常一樣回到培質院,繼續

我們「準修生」的課程。

布神父是一位數學家,也是一位理化家,他總是放下近

一百位的培質院學生,不厭其煩地加強我們所有的學校

課程,還教導我們做一位修道者要如何跟隨耶穌,以及

教會的禮儀、教會的歷史等課程。

在培質院,布神父同時扮演著管理學生和培育聖召的雙

重任務,        天主的聖意也逐漸地顯示出來,決定要追隨

召的己經有五、六位。

當他們高中或高職畢業時,教區先送兩位學長到羅馬去

讀書;後來,輔仁大學在台灣復校,台灣有了培養聖職

人員的最佳環境,我們在服完兵役之後,便在輔大達成

了我們的聖召之路。

回憶這數十年來,因著白冷會錫神父、布神父默默地耕

耘,鄭神父的接棒,使培質院成就了許多偏遠及貧苦學

子的人生理想,他們對社會的貢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更重要的是,基督愛人、捨身致命的精神也透過培質院

數以千計的院友散佈到世界各個角落,讓我們永遠不停

地讚美與感謝        上主的慈愛;阿門。

撰文:曾建次,花蓮教區榮休輔理主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