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 天主慷慨的愛吧 !
(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
編下三十六 14~16,19~23;弗二 4~10;
若三 14~21
四旬期第四主日彌撒的進堂詠提出了喜樂的邀請:『耶路
撒冷,喜歡吧!……你們曾經憂傷的,要盡情歡樂』。
本主日是個喜樂的主日,在最後進入耶路撒冷之前四十天
的旅途中是歇腳的一站。
本主日的讀經向我們顯示了這一喜樂的真正理由是什麼:
是 天主慷慨的愛;即使在看似沒有希望的情況下,
天主還是介入,為人謀得救贖和喜樂。
福音上說:『 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
獨生子,使凡信祂的人不致喪亡,反而獲得永生』。
在第二篇讀經中,保祿宗徒聲明說:『富於慈悲的
天主,因著祂愛我們的大愛,竟在我們因過犯死了的時候
,使我們同基督一起生活;可見,你們得救,是由於恩寵
』。
第一篇讀經為我們彰顯了 天主慈悲的一個最好的實例:
耶路撒冷聖殿被摧毀和以民流亡之後,再次被重建起來。
編年紀下篇提示了 天主的慷慨; 天主由於愛惜自己的
百姓和自己的居所,時常不斷派遣祂的使者警戒他們。
此處,我們可以注意到 天主的耐心和慷慨,祂派遣自己
的使者為給百姓指出所要走的正確道路;這條路為百姓確
保了和平與喜樂。
天主這樣做;因為,祂愛祂的百姓,也愛祂的居所 ~~~ 由
撒羅滿建造的耶路撒冷輝煌的殿宇。
然而, 天主的慷慨卻遇到了司祭首長和百姓持續的不忠
誠;讓我們讀一段編年紀下篇的內容:『所有猶大的司祭
首長和百姓罪上加罪……他們都嘲笑 天主的使者、輕視
了祂的勸言、譏笑了祂的先知』。
事到如此, 天主的懲罰在所難免,最可怕的民族災難發
生了:敵人包圍了耶路撒冷,攻打並放火燒了聖殿;這座
殿宇是 天主愛惜的居所、是 天主同祂的子民締結盟約
的象徵、是 天主清楚表達愛祂百姓的地方;耶路撒冷的
城牆被拆毀了、城中所有的宮殿被放火燒掉、最雅致的房
屋被毀壞。
接著,流亡便開始了:『拿布高王將免於刀下的人俘擄到
巴比倫去,做他及他子孫的奴隸』。
四十年後,波斯新國王居魯士受了 上主的感動,釋放了
被流放的以色列人,讓他們返回耶路撒冷,重建殿宇;他
給他們一切必要的途徑去做這件事。
此處,我們看到了 天主對祂的百姓再次顯示了祂的慈悲
和忠信,儘管這些百姓表現了不忠、犯了罪過。
居魯士對希伯來人說:『上天的 神【雅威】將地上萬國
交給了我,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祂建築一座殿宇;
你們中間凡做祂子民的可以上去,願祂的神與祂同在!』
事實上,這段敘述只是 天主顯示更大的慷慨的一個預示
,這更大的慷慨是在猶太人表現出最大的不忠信,將耶穌
判處死刑、拒絕他們的默西亞以後顯示出來的;
天主卻使耶穌復活。
復活,不僅是耶穌個人的事,也是我們大家的事;保祿對
我們說:『富於慈悲的 天主,因著祂愛我們的大愛,竟
在我們因過犯死了的時候,使我們同基督一起生活……且
使我們同祂一起復活,在基督耶穌內使我們和祂一同坐在
天上,為將自己無限豐富的恩寵、即祂在基督耶穌內對我
們所懷有的慈惠,顯示給未來的世代』。
這是個愛的奇蹟,比第一篇讀經中向我們敘述的重建耶路
撒冷殿宇要重要得多;耶穌曾向猶太人預言:『你們拆毀
這座聖殿,三天之內,我要把祂重建起來』(若二21)。
耶穌的復活也是賜給全人類的一個恩惠;福音中說:『
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
天主不僅愛了選民,祂特別偏愛了這個民族;但是,祂的
愛不是情有獨鐘的,是向地上的萬民萬國開放。
『 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
天主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了我們,在十字架上高舉了祂,也
讓祂坐在天上自己尊位的右邊,舉揚了祂。
事實上,十字架是舉揚的開始,以耶穌的復活和升天繼續
延續下去,將我們眾人的人性置於 天主跟前。
耶穌對尼苛德摩說:正如梅瑟曾在曠野裡高舉了蛇,人子
也應照樣被舉起來,使凡信的人,在祂內得到永生。
這句話的出處是舊約記載的一個事件,當時,以色列人在
曠野裡行走的時候,由於背離 天主,受到毒蛇的進攻;
他們呼喚 天主解救他們。
上主於是命梅瑟將一條銅蛇懸在木竿上,並說 : 凡是被蛇
咬過的,一瞻仰牠,必得生存(見戶二十一4~9)。
耶穌甘願做這條蛇;從某種意義說,蛇,是罪過和罪過被
懲罰的象徵。十字架的意義全在於此;它同時代表著罪過
和罪過的懲罰。
但是,耶穌憑藉愛的力量,徹底改變了十字架的意義,使
它從懲罰叛離的奴隸的工具變成彰顯最大的愛的象徵。
耶穌說:『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
的愛情了』(若十五13)。
十字架,是 天主的愛的極度表達,這個愛是從
父的心裡發出的,聖子心懷感恩之情慷慨地接納這個愛,
並將它傳遍全世界。
若望福音上說:『 天主沒有派遣子到世界上來審判世界
,反而是為叫世界藉著祂獲救』。
所有的罪人都受邀請、信賴 天主的仁慈,再也沒有比
天主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死這個事件上顯示祂的愛更
大的愛情了。
可是, 天主不願意強迫人的自由;因此,人仍有像耶路
撒冷的殿宇被摧毀時期的猶太人那樣所作所為的可能性:
譏笑 天主的使者、輕蔑 天主的話、嘲弄先知們、向來
自 天主的愛關閉心門,寧願黑暗,不要光明也常是可能
的。
耶穌說:『凡做惡的都憎惡光明,也不來就光明,怕自己
的行為彰顯出來』。
不過, 天主願意做惡的人也接近光明,好能接受祂無限
的慈悲,本著真理行事,即永遠在光明的方向上行走。
今天,我們應邀向 天主卓越的愛、向祂充滿溫情和慷慨
的慈悲更加開放我們的心懷;在四旬期的旅程中,我們的
喜悅在於接納 天主的仁慈,為越來越更好地接納祂的仁
慈而努力。
其實,在我們自己的整個一生中,光接納寬恕還不夠,也
需要接納 天主的愛;需要接受祂的愛,度一種充滿公義
和愛德的生活,這樣,我們將度一種為 天主的愛做見證
的生活。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