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迫切守齋的飢餓感嗎 ?
吳新飛神父
每當「四旬期」來臨之時,就一定會想到守齋、刻苦、
悔改、更新的生命意義;然而,這樣的覺悟與信仰生命
的成長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就的,它需要在信仰中不
斷地回顧與耶穌在一起的生命經驗、需要不斷回想耶穌
基督耳提面命的教導、需要不斷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實踐。
說起守齋,很自然就會想到自己小時候的經驗和趣事;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守齋」是什麼?有
什麼意義?
唯有兩個很深刻的經驗直至此刻仍記憶猶新:
因為,聖灰禮儀當天,所有成年的基督徒有守大、小齋
的責任;然而,小孩卻沒被要求。
在那天,父母親都在實踐著自己的信仰;因為守大齋的
緣故,沒有準備早餐。
但是,小孩子不能餓肚子,而且也還要上學;因此,我
就等待著父母親給一點點零花錢(那時候的一塊錢),
去學校能買到自己喜歡的零食來充饑。
與其說是「充飢」,不如說是滿足自己的「嘴饞」來得
直截了當;這就是我對「守齋」的第一印象。
我的第二印象是「肚子真餓」;一塊錢的零食怎麼填飽
、滿足正在長身體的小男孩的需要呢?
所以,每次,還沒到午飯的時間,在學校的我,肚子早
已經開始呱呱叫啦⋯⋯ 忍著飢餓,挨到下課,飛快地跑
回家,趕緊尋找吃的。
可是,父母說,時間還沒到,不能吃東西,要等待時間
到了,才可以吃午飯。
或許,有人會說,為何如此的死板?不開竅?
但是,這就是對信仰的執著、這就是對信仰的態度;絕
不容馬虎?
試問,今日的我們,有幾人可以對信仰仍舊這樣的持之
以恆,在任何境況之下都不妥協呢?
所以,我就只能圍著家裡的鐘錶轉圈,等待著、等待著
那秒針由11:59:59移向下一秒鐘,等待著午飯時間,來
滿足自己的肚腹。
然而,值得感謝的事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生命經驗,
才讓今日的我對「守齋」有了別樣的看法和體會。
今日,我們再次看「守齋」的時候,不應該只是局限在
今天有沒有守大齋?有沒有守小齋?應該聚焦在「守齋」
為我的意義為何?
毫無心意的守齋,可能是不痛不癢的;為有些平日不吃
早飯的人來說,可能體會不到「守齋」的恩典,因為吃
與不吃「都一樣」。
為有些追求完美、塑造身材的人來說,守齋,正好可以
幫助自己減肥。
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去看待「守齋」呢?
就是童年時候,守齋的飢餓感讓我不得不問我自己是否
有體會到對 天主信賴的「飢餓感」?
我對 天主有迫切的感覺嗎?
我對我周邊的近人有「愛的飢餓感」嗎?
對排斥罪惡有這樣強烈的「飢餓感」嗎?
對寬恕、原諒和接納有如此的「飢餓感」嗎?
對與 天主與人有「和好的飢餓感」嗎?
還是對這一切都已經麻木?
與我自己沒有任何的關係呢?
有強烈的「飢餓感」,就會想方設法地「滿足」,使他
獲得快慰;就像小時候一樣,因為肚子餓的緣故,在學
校就一直盼望著放學;放學後,以最快的速度衝回家中
想著吃的;圍繞著鐘錶在廚房一直轉圈,等待著開飯的
時間⋯⋯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我那飢餓的肚腹。
現在,回想起來,為了肚腹,我可以做這麼多的努力⋯
⋯那麼,為我的「信仰」,我曾經有努力過嗎?我自己
有為 天主、近人、棄絕罪惡、接納修和而努力過嗎?
守齋的飢餓感,就是提醒我們對「愛 天主、愛近人」
也應該有這等迫切的經驗;尋找食物的等待與努力,也
正是要促使我們不斷地努力、實踐「愛
天主在萬有之上;並愛人如己」的信仰。
愛與悔改都需要這種「飢餓感」;愛與悔改都需要我們
從此時此刻努力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