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苦難,到達復活 (瑪十七 1~9)
作者 蔣劍秋神父
六天以後,耶穌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他的兄弟若望
,單獨帶領他們上了一座高山,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
;祂的面貌發光有如太陽、祂的衣服潔白如光。
忽然,梅瑟和厄里亞也顯現給他們,正在同耶穌談論。
伯多祿就開口對耶穌說:「主啊 ! 我們在這裏真好 !
祢若願意,我就在這裏搭三個帳棚:一個為祢、一個
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
他還在說話的時候,忽有一片光耀的雲彩遮敝了他們
,並且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你們要聽從他 ! 」
門徒聽了,就俯服在地,非常害怕。
耶穌遂前來,撫摩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 ! 」
他們舉目一看,任誰都不見了, 只有耶穌獨自一人。
他們從山上下來的時候,耶穌囑咐他們說:「非等人
子由死者中復活, 你們不要將所見的告訴任何人」。
按照瑪竇的記載,就在伯多祿公開承認耶穌是
天主子、默西亞的時候,耶穌第一次告訴宗徒們,祂將去
耶路撒冷,不是去拿王權,是去受苦、受死,而且,死在
十字架上;但是,第三天,要從死者中復活起來。
雖然,宗徒們不懂祂的意思,伯多祿更諫責祂不可如此,
說此事不會臨到耶穌身上;耶穌仍然告訴眾人,誰願跟隨
耶穌,就得揹著十字架跟隨祂,並稱伯多祿是撒殫 ( 魔鬼
) ,因為,伯多祿的想法跟耶穌的不一樣。
於是,耶穌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上山,當著他們的
面,第一次顯出祂的 天主性,目的在堅固他們的信仰;
將來,不要因祂的苦難與死亡就灰心喪志、失去信心。
我們知道,受難前夕,耶穌去山園祈禱時,也是帶著他們
三個人。
很明顯的,耶穌的言談舉止再再告訴我們,只有經過苦難
,才能到達復活。
事實上,自從原祖背命以來,痛苦也就跟著進了這世界,
人生活,便得操勞。
耶穌所謂的苦難,跟一班的操勞不同;祂訓誨我們,要心
甘情願地去承擔操勞帶來的痛苦或苦難,不是勉強行事,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敷衍塞責。
兩位不同的人,有著相同的操勞和一樣的痛苦,一位高高
興興地做、一位唉聲嘆氣地去做;在 天主前,兩人的表
現大大地不一樣。
我一直記得,那位荳蔻年華的少女癱瘓在床、卻容光煥發
的畫面;在探訪病人時,看見他們翕合 天主的聖意,逆
來順受,使我非常感動。
許多貧窮人家,父母任勞任怨,一團和氣的情景,使我終
生難忘。
耶穌所要的,就是這一些。
人人都有生活的擔子,而且,一天的痛苦已經夠我們受的
了;問題是在,我們如何對待這些痛苦。
希望我們都能高興、快樂地去接受它;不要消極地去排斥
它。
在四旬期,如果,我們還能做一點兒小犧牲、小克己,就
更符合耶穌的要求了。
經過苦難,到達復活,這是不可改變的道理;『默西亞不
是得經過苦難才進入祂的光榮嗎 ? 』 ( 路二十四26 )
你、我又豈能例外 ? ( 摘自 把福音活出來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