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八日,德國《時代》周刊刊登了教宗方濟各的長篇
訪談,內容涉及他個人的信德考驗、司鐸聖召的危機及
教宗本年度的國際牧靈訪問。
《時代》周刊的記者詢問教宗說,人們對他的期望是否
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教宗坦言道:「我不覺得自己是一位特別的人,我是位
罪人,是一位只能量力而為的普通人;大家切莫用自己
的期望來判斷我、誇大其辭;切莫忘記將一個人理想化
是一種微妙的侵略形式。
當有人將我理想化時,我會覺得被侵犯」。
面對他人的批評,教宗並不感到難過;他說:「我當選
教宗以來,從未失去過平安;我知道,有人不喜歡我的
行事作風,我諒解這一點。
思考方式不計其數,這既合情、合理又符合人性,這是
一份財富」。
針對教宗個人的信德考驗,他吐露自己也曾經歷「黑暗
的時刻」、不明就裏的「空洞時刻」;他也曾因自己的
罪過,對 天主生氣,陷入「困境」。
然而, 上主更愛罪人;而且,危機有助於增進信德。
缺少危機,信德就無法成長;危機,是生活的一部份,
不曾在危機中成長的信德,通常會顯得幼稚。
聖伯多祿也曾經歷「險惡的危機」,否認了耶穌;但是
,他依然成了教宗。
那麽,人要如何重獲信德呢?
教宗強調:「信德是一份恩典、是 上主賜給你的恩典
;你祈求, 上主回應。
祂早晚會回應你;不是嗎?
不過,很多時候,你得在危機中等待」。
關於司鐸聖召的危機,教宗表明,這是一個巨大且嚴重
的問題,在沒有司鐸的地方,就沒有感恩祭;一個缺少
感恩祭的教會,就沒有力量;教會舉行感恩祭,感恩祭
則使教會存在。
教宗指出,司鐸聖召的匱乏,源自祈禱的不足;低出生
率也是一個問題。
此外,青年工作至關緊要,我們不必誘導他們成為司鐸
;事實上,篩選聖召也極其重要,如果沒有真正的聖召
,受苦的將是 天主子民。
無論如何,讓司鐸自由選擇是否守獨身,絕非解決聖召
短缺的方法。
與此同時,教會可以將某些職務委託給「可靠的男人」
;但是,務必闡明他們能為「個別團體」履行這使命。
至於人性本善或是本惡的提問,教宗回答說:「人,是
天主的肖像,自然是善的;但是,人因陷入誘惑而受傷
,因此,是帶有傷痕的美善、是軟弱的」。
邪惡是另一回事,它更為醜陋;舉例而言,亞當本身並
不壞,他只是軟弱,陷入魔鬼的誘惑。最初的邪惡反倒
出現在他的兒子加音身上,加音殺人,不是出於軟弱,
是出於「吃醋、嫉妒和權力欲,這是戰爭的邪惡」。
今天,我們可以在殺人者和軍火製造商身上看到同樣的
邪惡。
最後,教宗透露,他今年將訪問印度、孟加拉、哥倫比
亞和法蒂瑪,並且正在研究埃及之行。
雖然,他渴望前去南蘇丹、兩個剛果和俄羅斯;但是,
因為種種因素,無法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