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九日,在隆基神父的帶領下,教宗方濟各與聖座部會
神長們繼續進行四旬期避靜;當天上午第一場默想的主題
是關於教會財產的透明度、對抗饑餓以及反對浪費食物。
隆基神父闡明,對基督徒傷害最大的是神職人員貪戀金錢
;然而,分餅則使他們感到幸福。
隆基神父開門見山地指出,人們有時是如此的饑餓,以致
他們想到 天主就想到食物。
生命在饑餓中開始,凡是生物就會感到饑餓;若我們環顧
周圍,會看到四處都有饑餓的人。【我們被窮人環繞著】
,數百萬隻伸出乞求食物的手,他們不是乞求【一種信仰
觀念】;在這種情況下,教會如何回答呢?
隆基神父從《福音》的增餅奇蹟中尋找答案,展開他的默
想。
他分析了這個場景:門徒們要求耶穌遣散群眾,讓群眾自
己想辦法充饑。
耶穌卻要求門徒們給他們吃的;祂問門徒們:你們有多少
餅?去看看!
耶穌是非常實際的人,祂請門徒們計算一下,而且,再三
地請他們計算。
這項查核工作,今天,也是向每位門徒、向我提出的:
你有多少?多少錢?多少套房舍?你的生活水準如何?
請你們去看看、去查查。
你們有多少輛汽車?多少十字架形狀的首飾或戒指?
教會不必害怕透明度,應毫無顧慮地説明自己有多少餅和
魚、有多少財產;莫忘五個餅、兩條魚。
透明使人變得真實;若你是真實的,你也就自由了。
耶穌沒有被任何人收買,祂若不是做了囚犯,就絕不會進
入有權勢者的宮樓。
一位一無所有的人往往會想方設法抓住些什麽,好似那些
試圖經營財產的修會人員,以為這樣就能製造一種安全感
來應付聖召危機。
相反地,耶穌的邏輯卻是贈予;《福音》的愛就是去實踐
給予。增餅的奇蹟告訴我們,耶穌不在乎有多少餅,祂所
希望的是那餅能與眾人分享。
依照一條奇妙的規則,若我的餅成了我們的餅,即使數量
少也會充足。相反地,若我緊緊守住我的餅不放,若飽食
終日的西方緊緊守住自己的餅、自己的魚、自己的財產不
放,饑餓便會開始。
我們能讓大地、整個大地吃飽;因為,世上有足夠的餅。
我們無需再增餅;只要從我們個人做起,與他人分餅便足
矣。
我們不需要增餅奇蹟;只需擊敗自私、浪費食物和少數人
囤積的大力士。
最後,隆基神父表示,『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要用
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裏』(路六38)。
在耶穌的許諾中,涵蓋了奇妙、無限的百倍恩賜的經濟學
,它將一切經濟預算打亂。
這使我們感到慰藉;因為,終極真理所依循的是贈予的邏
輯,而非遵守法律。
最終的問題會是:你為生命贈予了多少?
生命有賴於奉獻,不是靠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