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潑的信德服事 天主
【福音:路十七 5 ~ 10】
宗徒們向主說:「請增加我們的信德罷!」
主說:「如果,你們有信德像芥子那樣大,即使你們給
這棵桑樹說:你連根拔出,移植到海中去!它也會服從
你們的。
你們中間誰有僕人耕田或放羊從田地裏回來,即給他說
:你快過來,坐下,吃飯罷!
卻不給他說:預備我吃飯,束上腰,伺候我;等我吃喝
完畢,以後,你才吃喝?
僕人做完了吩咐的事,主人豈要向他道謝?
你們也是這樣,既做完吩咐你們的一切,仍然要說:我
們是無用的僕人,我們不過做了我們應做的事」。
【經文脈絡】
路加福音第十六章以耶穌對門徒的教導開始(1~ 13;
參閱:第二十五主日福音),由於當時在場的法利塞人
嗤笑耶穌的教導,耶穌遂轉而用比喻對他們提出辯駁(
14 ~ 31;參閱:第二十六主日福音)。
第十七章開始,耶穌再度回頭教導門徒們,在短短的十
節經文中談論了四個與信仰團體共同生活有關的主題:
在信仰上跌倒(1~2)、彼此寬恕(3~4)、 信德( 5
~6)、服務(7~10);其中最後兩個主題就是這個主
日的福音內容。
【求主增加我們的信德】
宗徒們向耶穌提出請求:「請增加我們的信德罷!」
福音作者並未敘述宗徒們提出這個請求的具體原因,我
們大概可以分「耶穌時代」和「教會時代」兩個幅度來
瞭解:
一方面,可能因為耶穌把他們由「門徒」中特別召選為
「宗徒」,他們意識到特別的使命與責任,因而感到信
心不足;所以,請求「耶穌」增加他們的信德。
另一方面,可能是指初期教會中路加團體的領導者因為
經驗到領導團體和福傳使命的重擔,祈求「主」增加他
們的信德。
【信德的質與量】
「主」的回答是一個聽起來相當弔詭的圖像性語言:「
如果,你們有信德像芥子那樣大,即使你們給這棵桑樹
說:你連根拔出,移植到海中去!它也會服從你們的」
當時,生活在猶太地區的人們都知道,野桑樹的樹根非
常的深;而且,芥菜的種子非常的細小。
表面上看起來,耶穌用這兩個極端對比的圖像教導宗徒
,為了行一個奇蹟,並不需要太大的信德;但是,耶穌
的言語含有一個更深刻的教導:信德的問題不在於量,
更在於質。
在耶穌的眼中,真正危急的,並不是宗徒們信德不夠,
是「他們的信仰並不是生活的」。
有信德的意思是,人的整個存在進入了天國的領域,對
天主而言,一切都是可能的;此外,當 天主的能力賦
予一個人的時候,這個能力永遠是和一個使命緊密相連
的, 天主的能力絕非僅為個人的好處,卻是為建立和
服務團體。
【一個比喻】
接著,耶穌講了一個比喻:「你們中間誰有僕人(也可
譯為奴隸)耕田或放羊從田地裏回來,即給他說:你快
過來坐下,吃飯罷;卻不給他說:預備我吃飯,束上腰
,伺候我;等我吃喝完畢,以後,你才吃喝?
僕人做了吩咐的事,主人豈要向他道謝?你們也是這樣
,做完了吩咐你們的事,仍然要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
,我們不過做了我們應做的事」。
【比喻的生活背景】
這個比喻以當時猶太常見的農莊生活為背景,故事含有
兩個角色:一位農莊主人和他的奴隸。
奴隸白天在田地辛苦工作後,他的一天並未因此就結束
,仍然必需為主人準備晚餐,並在餐桌旁伺候;他所做
的,僅僅是他的義務而已,主人不會、也根本不必向他
表達任何特殊的感謝。
【比喻的意義】
對耶穌當時的聽眾而言,比喻的意義相當淺顯易懂:
天主給予人生命,並賦予生命的意義,人們如果按著
天主的法律生活,完成 天主交付的使命,也毫無任何
理由自我誇耀,沒有權力要求任何獎賞。
對於路加的讀者而言,這個比喻具有教會性的意義:路
加期待教會能負起責任,忠信、熱忱地完成她的使命,
卻不可因此便期待任何特殊的獎勵或賞報。
天主召叫人們參與祂的救援工程;但是,蒙召在教會內
服務的人應該明白, 天主原本不需要我們的參與,因
此,我們都是無用的僕人。
【綜合反省】
這個主日的福音經文是一些非常簡短的教導,卻含有高
度呼籲性特質;今日的讀者應該小心,避免由這些教導
推演出錯誤的結論,例如:期待自己的信仰能產生轟動
的效果、或者輕視基督徒的使徒工作。
路加運用所蒐集到的材料,針對他讀者團體的需要編輯
這些耶穌的教導;他的編輯成果使讀者們輕易看出這些
教導不只是對耶穌的門徒們有效,更是「主」對教會內
一切成員的教導。
這些挑戰性的語言要求所有基督徒在個人的生活中以及
和團體共同生活中建立活潑的信德,並且謙遜地、不求
回報地為信仰團體服務。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