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吏和娼妓要在你們以先進入天國
(瑪二十一 28~32)
作者 蔣劍秋神父
那時候,耶穌對司祭長和民間長老說:「你們以為怎樣?
從前有一個人,有兩位兒子,他對第一位說:孩子!今天
,你到葡萄園裡去工作罷!
他回答說:主,我去;他卻沒有去。
他對第二位也說了同樣的話;第二位卻答應說:我不願意
;但是,後來,他悔悟過來,就去了。
二人中,那一位履行了父親的意願?」
他們說:「後一位」。
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要在你們
以先進入天國;因為,若翰來到你們這裡,履行了正義,
你們仍不相信他,稅吏和娼妓倒相信了;至於你們,見了
後,仍不悔悟、去相信他」。
司祭長和民間長老都是猶太社會有地位與權勢的人,他們
參與宗教及政治事務,實際上,就是猶太社會的領導族;
他們不但守法,也十分注重形式、墨守成規;在世人以及
他們自己眼中,他們被視為好人、義人、甚至是聖人。
相反地,稅吏和娼妓,由於他們的生活方式不為人們接受
;所以,被視為社會的壞人、敗類、寄生蟲,受人蔑視;
尤其,司祭長和民間長老視他們如瘟疫,唯恐避之不急。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卻將司祭長和民間長老比喻為『主
,我去,卻沒有去的那位陽奉陰違的兒子』;將稅吏和娼
妓比喻為『我不願意;後來,悔悟過來,又去的那位兒子
』;原因是,稅吏和娼妓相信了若翰的宣講,司祭長和民
間長老卻沒有相信。
稅吏和娼妓自知有罪、不是好人,更容易認錯、悔悟、求
主寬恕;司祭長和民間長老自認奉公守法,自視很高,覺
得自己甚麼都對,就很不容易承認自己的不對,更難於認
錯、悔悟、或求 天主寬恕了。
在信友中,不乏司祭長和民間長老型的人士,他們遵守主
的誡命、熱心祈禱、為人服務,覺得自己毫無可以指責之
處,常常理直氣壯,看不起那些冷淡教友和那些不求上進
的人們,只覺得他們是人間渣滓、垃圾、廢物,應該從人
間消失。
殊不知,在 天主前,這些人間廢物有時候比我們還能悔
過自新;人真是不可以貌相。
信主的人,不該是位律法主義者或形式主義者,應該是位
謙虛自下、知道自己絕不是聖賢的人;他不輕視生活低賤
的可憐人,更能對 天父的旨意敏於聽從,不落人後的人
。 ( 摘自 把福音活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