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警醒準備,等待人子的來臨

 

禮儀年甲年的主日福音選讀

 

梵二後的禮儀革新,非常強調「聖言」的地位;教會仔細

 

安排主日彌撒中的福音選讀,幫助基督徒透過福音經文、

 

不斷地加深對耶穌的認識。

 

這個主日是將臨期的開始,禮儀年又再度進入「甲年」,

 

又稱為「瑪竇年」;因為,在今年的主日感恩禮中,教會

 

邀請全體信友一起聆聽瑪竇福音。

 

將臨期,聖經選讀

 

將臨期以雙重的幅度幫助基督徒善做準備,迎接耶穌基督

 

的來臨:

 

一方面、回顧歷史,引領信友們紀念    天主子曾降生人間

 

,等待耶穌聖誕節的來臨。

 

另一方面、前瞻未來,幫助大家在現世善做準備,期待

 

基督於末世的時候再度來臨。

 

耶穌基督的第一次來臨,指向第二次的來臨;祂的再度來

 

臨,將使第一次來臨達到圓滿。

 

將臨期平日彌撒的聖經選讀,更清楚地表達了這樣的雙重

 

意義:十二月十六日以前,著重對末世的期待;從十二月

 

十七日起,強調紀念耶穌誕生的歷史事實。

 

福音:瑪二四 37-44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們說:「就如在諾厄的時日怎樣,

 

人子的來臨也要怎樣。

 

因為,就如在洪水以前的時日,人照常吃喝、婚嫁,直到

 

諾厄進入方舟的那一天,仍然沒有覺察;直到洪水來了,

 

把他們都捲了去;人子的來臨,也必要這樣。

 

那時,兩個人同在田間,一位被提去、一位卻被遺棄;

 

位女人同在磨旁推磨,一位被提去、一位卻被遺棄。 

 

所以,你們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在那一天,你們

 

的主人要來。

 

這一點,你們要明白:如果,家主知道,盜賊幾更天要來

 

,他必要醒寤,不讓自己的房屋被挖穿。

 

為此,你們應該準備;因為,你們不料想的時辰,人子就

 

來了」。

 

經文脈絡

 

瑪竇福音蒐集了許多耶穌的言論,按照主題分類,編輯成

 

五篇大演講,其中最後一篇是耶穌針對與「末世」相關的

 

問題教導門徒(瑪二四~二五)。

 

這個主日的福音就是選自這篇演講中的兩段談話,首先,

 

論「末日實現的日期」(瑪二四 37 - 41);接著,是一

 

個比喻,呼籲聽眾「警醒準備」(瑪二四 42- 44)。

 

末日發生的時間

 

到底「末日」何時會發生?

 

這是初期教會一再面對、處理的問題,新約作品幾乎都談

 

論過這個問題;瑪竇福音自然也不例外。

 

在今日彌撒福音經文之前,耶穌的言論首先肯定兩點:

 

一方面、這個日子「已近了,就在門口」,在「這一世代

 

」過去之前就要發生(瑪二四 33-34)。

 

另一方面則指出、「那日子和那時刻,除(天)父一個外

 

,誰也不知道」(瑪二四36)。

 

諾厄的例子

 

對以色列人而言,這樣的教導並不難懂;瑪竇福音中,

 

耶穌舉出他們祖傳經典中著名的例子,來說明人子來臨的

 

情況:「就如諾厄的時日怎樣,人子的來臨也要怎樣;因

 

為,就如在洪水以前的時日,人照常吃喝婚嫁,直到諾厄

 

進入方舟的那一天,仍然沒有覺查;直到洪水來了,把他

 

們都捲了去;人子的來臨,也必要這樣」。

 

突如其來的事件

 

當諾厄提出「洪水滅世」的警告時,當時的人們毫不理會

 

,仍然只注意他們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他們漠不關心

 

,不受教的情況中,災難卻出乎意料地降臨到他們身上。

 

這個例子生動地表達出,「人子再來」的事件也將在人們

 

毫不知悉的情況下突然發生。

 

救援與審判

 

耶穌接著以雙重的圖像說明人子再來時所產生的結果:

 

「那時,兩個人同在田間,一位被提去、一位被遺棄;兩

 

位女人同在磨旁推磨,一位被提去、一位被遺棄」。

 

一起在田間工作的兩位男人和一起推磨的兩位婦女的不同

 

命運,生動地表達救援和審判的不同境遇。

 

兩個圖像都先提到「被提去」,意思是,被提到「人子」

 

那裡去,代表被選、得到救恩的人;「被留下」,是指被

 

留在毀滅的災禍之中,表達跌入毀滅的審判之中。

 

這個圖像說明,救援與審判,並不是    天主「任意」決定

 

的,是以人們的生活為先決條件;審判,其實是一個人具

 

體生活行為的結果。

 

(參閱:瑪十六27,二二 11 - 13,二五46

 

警醒準備

 

緊接著,耶穌立刻警告門徒必需「醒悟」(42);並且,

 

繼續以另一個比喻更進一步地加以說明:「如果,家主知

 

道,盜賊幾更天要來,他必要醒悟,不讓自己的房子被挖

 

穿。為此,你們應該準備;因為,你們料想不到的時辰,

 

人子就來了」(43-44)。

 

這個比喻竟然以「盜賊」來表達「人子」,難免令讀者們

 

感到奇怪。很可能,這個比喻最初的中心思想原本不是指

 

人子再來;只是單純地強調人們必需警醒準備的關鍵時刻

 

。但是,這個簡短的比喻加在這裡的確非常恰當,清楚地

 

提醒門徒要有「危機意識」,必需時時準備好迎接人子的

 

到來。

 

初期教會的反省

 

初期教會將耶穌所說的這個比喻繼續做了許多反省與發揮

 

,反映在新約的其它作品中。得前五 2 指出「主的日子」

 

也會有如盜賊般的在夜裡來到;在默三 3 和十六15,甚至

 

,直接說基督「必要像盜賊一樣來臨」。

 

因此,在教會發展的過程中,警醒準備好,成為基督徒最

 

基本的態度。

 

【綜合反省】

 

教會禮儀年,以「煉靈月」做為結束,以「將臨期」做為

 

開始,二者之間有非常好的關連,都在提醒信眾關心個人

 

生命的結局與歷史的終向【末世】。

 

今日的福音再次提醒大家,末世,必然來臨;可是,具體

 

實現的日期不是人能夠知道的。

 

因此,重要的,不是關心末世來臨的日期,卻是如何善用

 

現在的時光,準備好自己。

 

基督徒不用害怕人子的再來;因為,對時時準備好的人而

 

言,末世,並非審判的時刻,而是我們得到決定性救恩的

 

時期。            (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警醒準備,等待人子的來臨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