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和等待救主耶穌到來
主內的兄弟、姐妹:
普世教會在這個主日開始新的禮儀年,籲請我們更新自己
,積極準備慶祝救主耶穌誕生的節日;同時,也警醒準備
迎接祂光榮的再次來臨。
祂曾在白冷城卑微的人類境況中誕生,祂還要光榮地與眾
天使一同降來;但是,無論是出生卑微的耶穌、或是光榮
降來的耶穌,仍是同一位耶穌、無限愛我們的耶穌。
祂是我們信德的憑藉,也是我們希望的物件;因此,我們
只需對祂忠誠、信實,不必害怕!
在這禮儀年的將臨期,我們要聆聽和默想四篇福音。
這個主日的福音勉勵我們,要醒寤守望耶穌這個生活目標
,全神專注於耶穌這個生命方向。
接下來的兩個主日,我們要用心留意洗者若翰的曠野呼聲
,他向我們宣講悔改的洗禮,使我們轉向 天主;他也向
我們做證,耶穌將帶給我們聖神的洗禮,使我們領受
天主滿盈的恩寵。
將臨期最後一個主日,我們要注視真正滿盈
天主恩寵的人 ~~~ 聖母瑪利亞和大聖若瑟;他們是最親近
耶穌的人,最先,是他們勇敢和謙卑地接納聖神的引領,
讓聖神在他們的生命中施展作為。
我們所有人都因他們的勇氣,得以享受
天主恩寵在他們身上結出的果實。
將臨期,實在是一個記憶與等待的時期;在記憶中,重溫
耶穌的事蹟;在等待中,盼望耶穌的絕妙作為,並且把這
記憶和等待化為此時此刻警醒生活的力量。
珍惜記憶的人是有情義的人,有根基、忠信;懂得等待的
人是有希望的人,能吃苦、踏實;這兩個素質正是基督徒
的品格和德行,至少,是福音教導我們的品格和德行。
在這個主日的福音中,這教導尤為粲然顯著。
事實上,主日福音記載了耶穌的兩個比喻,聖史馬爾谷把
它們縮短並歸納為一個。
第一個比喻是:「正如一位遠行的人,離開自己的家時,
把權柄交給自己的僕人,每人有每人的工作;又囑咐看門
的需要醒寤」(谷十三34);這個比喻所強調的是忠信。
第二個比喻是:「所以,你們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
,家主什麼時候回來。或許傍晚、或許夜半、或許雞叫時
、或許清晨」(35節)。
這裡所強調的是警醒、踏實的態度,不可心存僥倖。
明顯地,把財產交給僕人代管、去遠行的人(34節),和
晚間要回來的家主(35節)並不是同一個人。
去遠行的人通常不會突然間、事先毫無通報下在晚間回來
。晚間要回來的家主,只是去參加婚宴;他肯定會在晚間
回來,只是不知道確切的時間而已。
這兩個比喻在《瑪竇福音》和《路加福音》分別有更詳細
地敘述;第一個比喻:瑪廿五14 ~ 30「塔冷通的比喻」;
第二個比喻:路十二36 ~ 38「醒寤的勸言」。
第一個比喻所強調的是忠信,一如《瑪竇福音》中塔冷通
的比喻那樣(瑪廿五14 ~ 30);忠信,在此不是一種情感
或善意,卻是一種實際的行動和努力。
忠信,是當主人不在家時,仍忠於職守,自發自動且盡心
盡力地執行受委託的任務;這忠信,將按各人的才能取得
相稱的成果,也就是雙倍的盈利。
主人回來時,看到這些忠信的僕人,必要獎賞他們遠超過
他們所能想像的報酬。
主人將使他們成為家庭中自由和永久的成員,不再稱他們
為僕人。
讓我們記住,這是一個「末世的比喻」,主耶穌還沒回來
;所以,現在,正是我們忠信生活的時機。
現在,忠信;將來,必獲得獎賞;這獎賞就是主、正義的
審判者,到那一日,必要賞給我們的正義的冠冕」(弟後
四 8)。
至於第二個比喻,聖史路加給我們做了更詳細的解釋(路
十二36 ~ 38);主人去參加婚宴,他會在晚間回來,當他
回到家時,他希望看到僕人們還醒寤地等待他歸來;他一
敲門,立刻就給他開門。
這些醒寤的僕人是有福的;因為,主人要與他們分享他在
婚宴中獲得的喜樂、具體的喜樂,也就是他特別為他們帶
回的一些禮物和「祝福」。
換句話說,即使在宴席中,主人還是惦記著他的僕人,心
裏總是想著與他們一同喜樂。
因此,主人要請他們坐席;他束上腰,親自伺候他們。
主人親自伺候僕人?
這不可思議,不合邏輯!
耶穌也說過:「僕人做了吩咐的一切,仍然要說:『我們
是無用的僕人,我們不過做了我們應做的事』。主人豈要
向他們道謝?」(路十七 9 ~ 10)
主人只會親自伺候他的家人、子女。
因此,合邏輯的理解是:聖史路加以此告訴我們,現在,
主人已經把醒寤等待的僕人當成家人看待了;他們現在已
不再是僕人,是主人的家人了。
這真是莫大的喜訊;而且,這喜訊是為眾人的!
耶穌不只向我們宣佈這個喜訊,也對眾人說:你們要醒寤
!(谷十三37)只要醒寤等待,人人都能成為
天主的家人;那麼,我們又怎能因貪睡、錯失這最大的福
氣呢?
讓我們再回來看看生命的「記憶與等待」;在主日福音的
比喻中,雖然,《馬爾谷福音》比較簡短,它卻有一些比
較細膩的敘述。只有聖史馬爾谷給我們詳述四個等待家主
回來的時辰:「或許傍晚、或許夜半、或許雞叫時、或許
清晨」(谷十三35);這四個時辰,其實也是記憶主耶穌
受難前的時辰。
在耶穌受難前夕,到了晚上,祂同十二宗徒共進逾越節晚
餐(谷十四17);然後,在夜半,人們逮捕了耶穌,把祂
帶到大司祭那裏、控告祂(53節);之後,在雞叫時,伯
多祿第三次否認了耶穌(72節);最後,一到清晨,耶穌
被解送給比拉多,並被判釘死在十字架上(十五 1)。
因此,這四個時辰是等待的時辰,同時也是記憶的時辰;
它們叫我們明認,我們所記憶的和所等待的是同一位耶穌
。如此一來,記憶,不會成為過去;等待,就在當下。
記憶,不會帶來悲傷;因為,耶穌已經復活。
等待,也不會落空;因為,耶穌必再回來。
這正是將臨期的意義,記憶和等待救主耶穌的到來。
讓我們祈求主耶穌恩賜我們忠誠、信實的記憶,使我們以
滿懷感激和希望之情醒寤等待祂。阿們。
~張德福神父~ 摘自 梵蒂岡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