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基督、 天主的獨生子、我們的主
主
在舊約經書的希臘文譯本中, 天主啟示給梅瑟的那無可言喻的名字「雅威」(YHWH),
譯成了"Kyrios"「主」。由那時起,主就成了最通用的名字,來表示以色列的 天主的神性。
新約利用「主」的這個圓滿意義的名字稱呼父,但新穎的是,也用來稱呼耶穌,藉以承認祂是
天主。
當耶穌跟法利塞人辯論聖詠第一百一十篇的意義時,祂含蓄地把這名號歸給自己,但是,
對祂的宗徒們卻明顯地披露自己這名號。在祂的公開生活中,祂以行動克服自然、疾病、魔鬼、
死亡及罪惡,都顯示了祂 天主性的至高權能。
在福音中,很多次,有些人走到耶穌跟前,稱祂為「主」。這個名號表示那些親近耶穌的人,
對耶穌的一種尊敬和信賴,期待著祂給予他們援助和痊癒。
在聖神的感動下而發出此種稱呼,則表示對耶穌 天主性奧跡的承認,與復活的耶穌相遇,
則成了朝拜:「我主,我 天主!」(若二十 28) 因此,這稱呼帶有一種喜愛與傾慕的色彩,
成了基督徒傳統的特點:「是主!」(若二十一 7)
教會把「主」的神聖名號歸於耶穌, 在初期的信仰宣辭一開始就確認:
天主父應享有的德能、尊崇和光榮也適合於耶穌,因為,祂「具有 天主的形體」(斐二 6),
而聖父也顯示了耶穌這種尊威,使祂從死者中復活,並在自己的光榮中顯揚祂。
基督徒從其歷史的開始,在肯定耶穌為世界和歷史之主的身分時,也要求我們承認:
人不該絕對地把自己個人的自由屈服於任何地上的權力下,只應屈服於 天主聖父和主耶穌基督;
凱撒並非「主」。
「教會深信,人類整個歷史的樞紐、中心和宗旨,就是在於她的主和導師身上」。
基督徒的祈禱也以「主」的名號作為特色,無論在邀請祈禱時:「願主與你們同在!」或在結束
祈禱時:「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甚或在充滿信賴與希望的呼喚中:"Maran atha" 「主已來了!」
或"Marana tha"「主,請來吧!」(格前十六22),「阿們,主耶穌,禰來吧!」(默二十二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