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受難日:讀若望福音的基督受難記有感
若望福音的基督受難記 十九 16~35
薛恩博樞機 著 丁穎達教授 譯
默想:
這整篇讀經充滿了肅穆的自制,找不到半個表達情感的字眼;一切全是簡略的描述:祂揹起
自己的十字架;他們把祂釘在十字架上;十字架上端放了塊牌子;他們擲骰子,看誰能贏得
祂的長衣。三位婦人守在十字架下,其中包括祂的親生母親;我們都希望聽到祂的母親說些
可憐祂的話!她把一切全看在眼裡,看到親骨肉痛苦地掙扎,自己卻只能無助地揪心旁觀!
天下還有比這更能傷害一位母親的嗎?
正因為是這種平鋪直敘的表述方式,經文才愈加顯得震憾;刑場離城很近,處決犯人司空見
慣,經過的路人對那些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垂死掙扎早已習以為常,就像我們如今對每天瀕死
街頭的流浪者的態度一樣淡漠:又有一個人要死了!
然而,在猶太,逾越節前一天,被釘在兩個無名小卒中間的這個人非同尋常,祂的名字不會
被忘記,因為,這死在十字架上的是 天主之子。祂的死,絕非偶然;相反地,祂自願選擇
了走這條路,不是為祂自己,而是為我們。
在讀來冷淡、平靜的文字背後,「為我們」的愛火熊熊地燃燒著;祂顧慮到祂的母親和所愛
的門徒,由此,也把所有的人交託在祂母親的護祐之下。
「我渴」,不僅僅是耶穌臨死前的痛苦呻吟,也是祂對我們信仰的渴望,渴望我們或生或死
都信賴祂;祂將永遠不會離棄我們。
祂真真實實地、永遠活在我們當中。
反省與實踐:
為拯救我們,耶穌基督傾盡聖血,訂立了逾越的奧跡,使我們得以追隨祂經過苦難而進入光
榮。我們願意全心依靠基督,接受自己在人世的種種苦難嗎?
德肋莎姆姆聽到耶穌對她說:「我渴」,即去實行 天主的旨意。耶穌臨死前的痛苦呻吟:
「我渴」,這是祂對我們信仰的渴望,我們要如何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