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尊雕像給人震撼與不安的感覺;它刻劃一個被大布覆蓋的人物
,捲曲身體,側臥在公園長椅上。
從遠處看,這人物可以是任何人;祇要湊近觀察,就會發現暴露
在布外的雙腳上有清晰可見的「聖傷」,亦即釘孔。
雕塑家弟茂德.施馬爾茲(Timothy Schmalz)所創作的《無家可
歸者耶穌》,並非你我心目中典型的基督;它那懾人形象卻可能
觸及一些 天主教領袖的痛處。
事實上,這個真人大小的青銅像,先後遭著名的加拿大多倫多聖
彌額爾主教座堂和美國紐約聖博德主教座堂拒絕;儘管,它們的
主任司鐸起初甚感興趣。
施馬爾茲向《多倫多星報》表示:「無家可歸者耶穌沒有棲身之
所,令人非常難過;因為,主任司鐸喜歡它,當此事呈報教會行
政機關時,人們卻認為它可能太具爭議性或意義不明」;他被告
知,這個雕像「不是一個恰當的形象」。
雕塑家向 《Catholic Register》周報表示,雕像的部份構思是受到
一名露宿者所啟發;兩年前的耶穌聖誕節前夕,在路旁,他看到
那位躺著的露宿者。
多倫多存在著無家可歸者問題,當地的「倡導者」組織在二月為
市內第七百名死亡的露宿者斯圖爾特.波里爾(Stewart Poirier)
舉行小型悼念儀式。
根據最新估計,約有五千名無家可歸人士生活於大都會區。
施馬爾茲接受《The Huffington Post》電話訪問時解釋,如果,我
們回到這個城市,看到不少角落和長椅上有這麼多無家可歸者;
可以說是觸目驚心的經歷。
他說,前年十二月的那個晚上,當他見到啟發他的露宿男子時,
那一刻尤其教人感到酸楚;「我的直覺是,他就是耶穌基督;我
剛剛見到耶穌」。
這位住在安大略省的藝術家,本身是基督徒;他表示,雕像的用
意是,永遠提醒人要留意《聖經》的《瑪竇福音》第廿五章31-46
節;當時,耶穌告訴門徒,凡是他們對患病者、勞頓者、無家可
歸者所做的一切,就是對祂做的。
他說,這是基督宗教最強烈的信息之一;雕像,是對這段福音的
「視覺詮釋」。
對於雕像起初遭到拒絕,他感到「懊惱」;他表示,他以「激進
」的方式描繪基督徒所相信的 天主子,引致教會一些「高層人
士」反感。
不過,這個雕像最後找到安身之所,就是多倫多大學瑞吉斯學院
入口。
這所耶穌會神學院肯定「信仰與『履行正義』之間的固有聯繫,
是依納爵生活方式的中心」。
四月十七日,學院舉行關於露宿者問題的座談會,並為雕像舉行
安放儀式。
瑞吉斯學院院長戈登.里克松( Gordon Rixon )神父在接受電話
訪問時說:「我們學院的使命是推動批判性的神學,並提倡公義
和對美的欣賞」。
里克松神父說,雕像放置在市政府大樓對面的顯眼角落,讓人容
易看到,也是「有助於向這個城市詮釋本學院」的漂亮方式。
這個耶穌像已經引起非常正面的反應,有人將花放在它的腳旁、
有人用電郵向學院表示支持。
施馬爾茲表示,將來,他想複製這個雕像,把它放在世界各地;
「我認為,它是每個人都應該閱讀的標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