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祭獻
主內的兄弟姊妹:
我們已經進入了教會禮儀慶典中的四旬期,在這恩寵的時期,教會鼓勵我們
默想一些比較深入的信仰主題。
今天,可以默想的主題是愛的祭獻,也就是爲了愛,把自己所愛的完全交出
來,做爲奉獻和犧牲。
亞巴郎爲了愛他如星辰之多的後裔( 創十五 5-6 ),準備祭獻他的愛子依撒
格(讀經一:創廿二 9-12); 天主更爲了愛全人類,實際地祭獻了祂鍾愛
的獨生子耶穌( 讀經二:羅八 31-32 )。從亞巴郎的祭獻,我們看見了信德
帶來的降福;因著 天主的祭獻,我們獲得了永恒的生命。
因此,教會邀請我們從愛、信德及生命之間相互關係的觀點,去回顧和重整
我們的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做出正向的改變和調整。
生活,尤其是信仰和靈修生活,因爲,是生和活的,而且是要在成長中走向
更圓滿的,所以,常有很多需要改進和重整的地方。
雖然,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我們目前的生活還蠻不錯的,就停頓在現况中
,苟且偷安不再尋求上進。但是,那只能是一時不知所措的感覺,就好像伯
多祿在今天的福音中對耶穌說的話一樣:「老師,我們在這裏真好!讓我們
就在這裏搭帳棚住下吧」。
可是,耶穌不但沒有答應伯多祿的要求,反而告訴他們說,他必須經過痛苦
的死亡,從死者中復活。耶穌在一生中,從開始到最後,曾多次受到被人讚
美和擁護的試探(參閱:路二51;若六15;谷十五32;若廿17);他原本可
以過個世人眼中成功的生活,但是,他爲了愛 天主及愛人,不但不尋求過
安逸的生活,反而將自己祭獻在十字架上。
世上的帳棚不管多好,它只能是暫時居住的地方,我們必須嚮往天上永恒生
命的家,因爲,那裏才是我們信德和生活的終向。
伯多祿一夥人當時都不明了「耶穌從死者中復活」是什麽意思;但是,後來
,他們懂了。保祿在今天的羅馬書就告訴我們說,「耶穌從死者中復活」的
意思就是, 天主一定站在我們這一邊。因爲, 天主站在我們這一邊,
天主連祂的兒子都沒有憐惜地爲我們祭獻了,所以,我們可以肯定
天主會把最好的一切都賜給我們,也會在任何的處境中爲我們辯護和幫助我
們。換句話說, 天主會絕對地、不間斷地愛我們。
這一種愛的肯定是我們信德的基礎,也是我們改變和重整我們生活的樞紐或
軸心。舉個例子,我們都是父母親的孩子,當我們年幼的時候,父母親都會
教導我們,甚至責駡我們,因爲,我們總會做些錯事。
問題就在這裏,當我們被父母責駡之後,我們會不會改正錯誤的行爲呢?
爲什麽有些人會變好,有些人却不會變好呢?
關鍵就在於:我們能否肯定父母親真正愛我們。
愛,是一種改過遷善的力量;若是我們能肯定父母真正愛我們,我們就不會
一直錯下去,我們一定會改變和改進我們的生活。同樣的,若是我們能肯定
天主真正愛我們,我們也不會一直錯下去!
即使,我們有時無法肯定父母親真正愛我們,但是,我們却能够很肯定
天主的確真正地愛著我們;因爲, 天主爲了我們,已經將自己做爲祭獻,
現在,永遠地站在我們這一邊。
因爲, 天主確實愛了我們,所以,我們可以去愛、去愛我們的父母、去愛
我們兄弟姐妹、去愛我們的朋友們,甚至,去愛那些與我們敵對的人。
愛,能改變一切;愛,能改變我們自己!
在四旬期間,我們除了要講悔改之外,我們更要講愛,尤其要講
天主對我們的愛。
真實的愛,都要求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做出奉獻和犧牲;沒有在實際行動上奉
獻和犧牲的愛,很難會是真愛。因此,我們可以就奉獻的觀點,來理解今天
彌撒讀經中講的愛。
讀經一描述亞巴郎準備奉獻自已的愛子,獲得 天主許諾的降福;讀經二和
福音則描述 天主爲了更圓滿地祝福我們,以實際行動奉獻了自己最鍾愛的
獨生子。
奉獻,帶來祝福,奉獻,使祝福生效;那麽,我們要如何進一步地理解奉獻
的意義呢?
奉獻,其實幷不意謂放棄我們自己所心愛的事物。
在希伯來文,奉獻(olah)的意思是,使所獻出的事物成爲神聖的事物,也
就是說,把所獻出的事物提升到更高的目的;與這個奉獻相關的就是犧牲。
在希伯來文,犧牲(qorban)的意思是拉近距離。
我們愛 天主,我們把自己奉獻給 天主,因此,就是將自己內在的素質提
升到它真實的泉源,使它實踐我們生命更崇高的目的。
天主愛我們,祂爲我們奉獻、犧牲了祂的愛子,就是爲了拉近我們與祂之間
的距離。耶穌基督爲我們祭獻了自己,就是爲了向我們證明祂是厄瑪奴耳:
「 天主與我們同在」。
四旬期,是 天主以實際行動來愛我們的時期,因此,是恩寵的時期,也是
改變和重整我們生活的好時期。
在奉獻的概念下,我們要如何去改變和重整我們的生活呢?
我們必須實實在在地認識自己,幷且要努力成聖;我們有需要仔細檢討自己
,找出想做或者已經做了的惡事,這幷非只是爲了要把它切除掉,更是爲了
要在其中找到聖潔的火花。
我們不以棄絕或否認這些惡事爲起點,而是,誠懇地承認我們確實有心想做
這些惡事,幷爲此悔改。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提升和救贖我們這些罪惡的傾向。
我們發脾氣,因爲,我們要馬上看到事情好轉起來;我們以貪婪的眼光看待
別人,因爲,我們忘記了如何去愛;我們儲存很多財物,因爲,我們以爲它
會帶給我們更好的生活;我們對許多事不聞不問,因爲,我們害怕它會給我
們帶來痛苦;我們浪費時間,因爲,我們不懂得如何去建立生活的關係;我
們容忍社會上的許多凶殘和不義,因爲,我們以爲這樣能够賑救更多的性命。
這些行爲的根基,原本都是聖潔的;在聖潔的時刻,在奉獻和恩寵的光照下
,我們這些歪曲邪惡的傾向就會展露出來,幷且要求治療、釋放及救贖。
回歸到我們聖潔的泉源,幷不是要我們內疚和自責,而是,要我們承認我們
真實的樣貌,接受自己,願意接受 天主治癒的寬恕,堅信
天主的愛必定大過我們的惡。
這不表示我們爲自己的所做所爲感到自豪,是表示我們願意承認和接受我們
真實的樣貌,找出我們原有的動機,觀察它如何被扭曲得面目全非。
我們因此就能真正地道歉、悔改、幷且修正我們的過錯;因爲,我們已經真
正接受了自己。在改變、重整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必會意識到我們很需要
天主,我們很需要耶穌基督來做我們的救主。
在這充滿恩寵的四旬期,讓我們真心接受自己,也真心改變和重整自己的生
活,幷且,感謝 天主爲我們奉獻、犧牲了祂的愛子,使祂做爲我們的救主
。 阿們。 ~ 張德福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