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聖伯多祿廣場上朝聖者高舉的十字架。
二月二十八日、四旬期第三主日,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
,教宗方濟各與聖伯多祿廣場上的朝聖信友一起誦念了
三鐘經。
在念經前的講話中,教宗勉勵信徒不要陷入迷信思想,
把世間的不幸全歸咎於 天主。
當天禮儀選讀的《路加福音》提及在當時吵得沸沸揚揚
的兩大悲劇:加里肋亞人在聖殿祭獻時被比拉多殺害;
史羅亞塔倒塌、壓死十八個人。
教宗從福音事蹟出發,結合媒體每天帶來的諸如謀殺、
事故、災難等壞消息,他告誡我們,不可陷入迷信思想
,把悲劇責任全歸咎於 天主,認為遇難者罪有應得,
倖免者應該覺得心安理得。
教宗說:耶穌明確反對上述觀點;因為, 天主不允許
以悲劇懲罰罪過。耶穌說,那些可憐的遇難者一點兒都
不比其他人更有罪;祂反而勉勵眾人從悲劇中汲取教訓
,因為,我們大家都是罪人,都應該省思 天主對我們
有何旨意?
教宗勉勵道:在生命路途中,耶穌召叫我們做一次徹底
的悔改、拋棄對惡的妥協、拋棄虛偽,好能堅決地走上
福音之路。
教宗強調,我們大家都有過對罪惡的妥協;我相信,幾
乎每個人都至少有一張假面具。
那麽,我們應該在那方面悔改呢?
總的來說,我們不都是好人嗎?
我們不是相當虔誠的信徒嗎?
教宗指出,大家都覺得,總體而言,自己是一位好人;
然而,這正是『自我辯解的新誘惑』。
我們好似一棵多年不結果的樹,我們實在應該感謝耶穌
;因為,祂像福音比喻中的園丁那樣,為不結果子的無
花果樹向主人再求得一次寬限。
耶穌的耐心不會被磨滅!教宗即興談到聖女小德肋撒為
死刑犯祈禱的事蹟說,這名罪犯不願接受教會的安慰,
拒絕會見司鐸,一心求死。
小德肋撒便在隱修院為他祈禱。
當這位犯人走上刑場,即將被處死的那一刻,他要求會
見司鐸,拿起基督苦像親吻了祂。
這就是 天主的耐心!這就是祂的慈悲!
悔改,永遠不會來不及,但是,它十分緊迫;現在,就
該當機立斷!我們要從今天開始!
最後,教宗呼求聖母瑪利亞幫助我們永不判斷他人,卻
是讓每日的不幸激發我們做一次嚴肅的良心省察,審視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