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七日、星期天中午,數千位不同國家的信友聚集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會晤
教宗本篤十六世,和他一起祈禱、頌念三鐘經、聆聽他例行發表的講話。在這個機會上
,教宗通常是扼要講述當天主日彌撒讀經的意義,這次也不例外,他把彌撒第一篇讀經
和福音對照起來談論。
當天彌撒第一篇讀經取自舊約依撒意亞先知書第四十九章第十四、十五兩節的話;教宗
說:「今天的禮儀,使人想起聖經中最感人的話之一;這段話,聖神藉著依撒意亞先知
書第二部份,所謂的【安慰書】的筆墨贈給我們。這位先知爲了安慰屢遭不幸打擊的
耶路撒冷,這樣對耶路撒冷說:『婦女怎能忘記她的乳嬰?初爲人母者,怎能忘記親生
的兒子?縱然,她們能忘記,我也不能忘記你啊!』」。
教宗說,對 天主永存不衰的愛,懷抱絕對信心的這個邀請,與瑪竇福音一段同樣引人
入勝的記載相互輝映。在瑪竇福音第六章第二十四節到三十四節這段記載中,耶穌教導
他的門徒,完全信賴 天父上智的安排;他說,在天之父養活天上的飛鳥,給田野的百
合花美麗的衣服穿;他當然知道每個人的需要。教宗因此引用耶穌向門徒們說的話勉勵
眼前的各國信友說:『你們不要憂慮說:我們吃什麽?喝什麽?穿什麽?因爲,這一切
都是外邦人所尋求的;你們的 天父原曉得你們所需要的一切』。
世界上,每天有無數的人生活在貧窮困苦中,他們可能在遙遠的地方,也可能就在我們
身邊;一個月來,北非和其他地區的局勢所造成的無數難民的處境就是明顯的例子。
教宗因此進一步說,上面提到的『耶穌的話聽來可能不切實際,含糊其辭;其實,耶穌
的用意在叫我們分辨清楚:我們不能同時事奉兩個主人,既事奉 天主又事奉錢財。
誰信奉 天主、信奉對子女充滿愛的 天父,他就該把尋求 天主的國、尋求
天主的旨意當做首要之務;這樣的態度正與宿命論和幼稚的宗教調和論相反。』
教宗强調,事實上,信賴 天主上智的安排,並不是要我們無所事事,消極地聽天由命
,不必爲有尊嚴的生活奮鬥;而是叫我們戒避對事物患得患失、爲明日擔憂的心態。
當然,耶穌的教導是真切、適於每個人遵循的,却也需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聖召和生活
處境來實踐。比方,方濟各會會士能够以更徹底地的方式來實踐耶穌的教導;至於一位
家庭父親,他得顧到自己對妻子和子女的義務;無論如何,身爲基督信徒的人該當以對
天父的絕對信任見稱。
教宗又指出:『事實上,耶穌的整個一生,包括他講的話、他的救贖行動,乃至他的苦
難、死亡與復活,都因爲他與 天父的關係而具有意義。耶穌給我們指出,脚踏實地地
生活,關注他人的具體需要,同時始終把心寄託在天上,沉浸在 天主的仁慈中,這一
切意味著什麽』。
最後,教宗根據這個主日所聆聽的 天主的話,邀請聖伯多祿廣場上的各國信友,效法
童貞聖母瑪利亞,完全信賴 天主上智的安排,把自己的生命、教會的旅途、歷史的事
件都託付給聖母來照顧;同時,也呼求聖母幫助我們學習淡泊有節的生活,日日勤勞,
也尊重 天主託付給我們照顧的受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