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升天節 本日彌撒
默十一 19,十二 1- 6a,10a-b;格前十五 20-26 ; 路一 39-56
本日彌撒禮儀談到,聖母瑪利亞蒙召升天,她的肉體與靈魂被提升
到天上的光榮中。
為解釋這奧跡,讓我們來看看本日的三篇讀經:
讀經一取自默示錄,敘述一位女人身披太陽的大異兆。
讀經二取自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說明復活是按照某種次序
發生。
福音雖沒談到聖母升天,因為,新約聖經中沒有任何章節論及這事
。但是,談及聖母往見表姊依撒伯爾;因為,在這機會上,瑪利亞
表達了她在被舉升天的大日子上也必會有的情懷:即謝主曲中所表
達的。
瑪利亞在表達偉大的手足之情時,詠唱她的謝主曲是含有深義的。
天使報告,她將成為 天主子的母親;因為,她知道表姊依撒伯爾
雖然年老仍懷了男胎,需要人幫忙;在神聖的愛德的驅使下就動身
前去探望。
與瑪利亞的會見,是豐富恩寵的時刻;福音說:「依撒伯爾一聽到
瑪利亞請安,胎兒就在她的腹中歡躍;依撒伯爾遂充滿聖神」。
在這恩寵的交流中,瑪利亞表達了她對 天主的感謝充滿感激之情
;因為, 天主在她身上行了大事。
這謝主曲是首預言歌;因為,它神秘地宣報了同一瑪利亞在她升天
事蹟中的歡躍。事實上,她在蒙召升天時,更可以興高采烈地宣告
:「我的靈魂頌揚 上主------。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
瑪利亞的這首讚歌,真正表達了她為
天主在其身上進行的工程無限感激。
早在耶穌誕生時,她可以說:「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
在加爾瓦略山上,雖處在兒子死亡的巨大痛苦中,她也可以說:
「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因為,她就在那裏成了耶穌的門徒
們的母親、心神上的母親。
最後,瑪利亞在她被舉升天時,可以最終並完善地表示她的喜樂和
感激。那時,她可以真正地說:「我的心神歡躍於
天主、我的救主;因為,他垂顧了他婢女的卑微,今後萬世萬代都
要稱我有福;因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他的名字是聖的」。
年復一年,在這聖母升天節上,萬世萬代都稱瑪利亞有福,稱揚她
的莫大喜樂及她對主的全心感謝。
瑪利亞蒙召升天是項特恩;因為, 天主不能任憑那個曾接受了他
的兒子、並給其肉體和血以完成贖世工程的身體遭到腐朽。
於是,耶穌在他母親【安眠】後,把她接回來,為使她完滿地分享
他在天的光榮。
瑪利亞在天上仍繼續她那有益於教會的工作。
在讀經二裏,聖保祿談到復活;他確認「就如在亞當內,眾人都死
了;照樣,在基督內,眾人都要復活」。
可是,他指出:「不過,各人要依照自己的次第:首先是,初果的
基督;然後是,在基督再來時,屬於基督的人」。
我們還可以加上一句,那些屬於基督的人之間也有個次第:瑪利亞
一生密切地參與耶穌的苦難與死亡,她理應領先於眾人,她的升天
便表明了這優先權。
取自默示錄的讀經一,啟示了瑪利亞的光榮;其作者論及在天空出
現一個異象:「一位女人身披太陽」。
默示錄沒直接說到瑪利亞升天;事實上,在談到這位身披太陽的女
人時說:「她懷了孕,在產痛和苦勞中呼疼、呻吟」。
雖然如此,瑪利亞的光榮用了這偉大的形象來描述:「一位女人身
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的榮冠」;藝術家們便用這些美
妙的題材、淋漓盡致地描繪聖母瑪利亞。
經文雖沒提到瑪利亞的名字,但是,談到那與代表魔鬼、惡勢力的
龍的戰鬥說:「那條龍便站在那要生產的女人面前,待她生產後,
要吞下她的孩子」。
這讓我們想到,無辜嬰孩遭黑落德殘殺的事件:嬰孩耶穌曾被搜尋
,為了殺害他,這是樁很狠毒的事;但是, 天主保護了他降生成
人的兒子,因為,他必要在他完滿的人性內實現拯救全人類的計畫。
「那女人就生了一位男孩子,他要統治萬民」;我們在這句經文中
得到一個默西亞的描述,所以,是直接拍合在瑪利亞身上。
而且,它也能令人回想起默西亞與選民之間的關係;因而,從某種
意義上來說,默西亞的母親就是聖潔的國家。可是,默西亞的母親
逕直指向瑪利亞。
於此,瑪利亞的出現,是 天主凱旋的時機;因為,主保護了她。
經文上寫說:「如今,我們的 天主獲得了勝利、權能和國度,也
顯示了他基督的權柄」;這所有的一切都在聖母升天時實現了。
今天的節日,使我們心中充滿喜樂;我們為瑪利亞歡樂,不僅因為
她免受腐朽,而且,也因她上升到她的兒子和
天主的身邊受到光榮。
與此同時,我們知道,在天上有一位強又有力的人為我們代禱。
瑪利亞在天上接受我們謙卑的和有信心的祈求,並使之獲得垂允。
回過頭來再看看福音,我們可以說,蒙召升天的瑪利亞,並不停止
她造訪世間;探訪表姊伊薩伯爾便是瑪利亞這恆久使命的標記。
我們知道,聖母多次顯現,為給予基督信徒願在她的帶領之下,十
分穩固地走向 天主的信心。
她來,為救助軟弱者、治癒病人,邀請所有的人皈依;如此,我們
終能和她同登天堂;這是我們的希望。
榮獲光榮的瑪利亞,她不會遺棄我們;相反的,她非常接近我們。
所以,我們可以在喜樂與信心之中生活。
(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