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七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教宗方濟各接見
了羅馬法王聖路易公學的司鐸團體;他表明,「
在個人主義又冷漠待人的社會裏,他們的友愛是
個見證」。
教宗叮囑他們,當心離群索居和說人壞話的誘惑
,卻要成為「帶有羊群味道的牧人」。
司鐸應當放下自我和成見,不要成為一位做大夢
的超人,卻要心懷為整個教會服務的夢想。
這個法國司鐸團體位於羅馬市中心的法王聖路易
堂,那裡收藏了卡拉瓦喬的三幅畫作,因此,訪
客絡繹不絕。
教宗向這些法國司鐸表示,你們的家及其生活見
證,能向訪客傳達出友愛多采多姿的福音價值;
特別是當某個人處於困境時。
在一個充斥著個人主義、自我成就和冷漠待人的
社會裡,你們要善度共同生活的經驗和其中的日
常挑戰。
團體生活有不少挑戰,比方說:製造小團體、離
群索居、說他人壞話、自以為高人一等或是聰明
過人等等;教宗叮囑司鐸們,不要養成這些壞習
慣,卻要仰賴 天主的仁慈。
教宗期許他們說:願你們常能互相接納,視彼此
為一份恩典。
正值若瑟年,教宗向法國司鐸談及大聖若瑟的形
象 : 他是一位「有信德的人」、「溫柔的父親」
及「忠心耿耿並且全然信賴 天主計畫的榜樣」
;司鐸應當效法大聖若瑟,落實那些接納和自我
奉獻的舉動,堅信 天主能在我們的軟弱中大顯
威能。
「我們的軟弱是與 上主相遇的地方」;教宗說
,自以為是超人的司鐸,最終沒有好下場,沒有
一位有好下場。
脆弱的司鐸深知自己的軟弱,並向 上主訴說自
己的軟弱,這樣,事情才會有所好轉。
司鐸是一位凡人,他在福音的光照下散發
天主的馨香,向焦躁不安的人心傳遞希望。
馨香與希望也應在這些法國司鐸求學的羅馬大學
裡傳揚開來;教宗指出,學問有助於他們「更好
地欣賞自己蒙召傳揚喜樂的福音的現實處境」。
然而,司鐸們切莫毫不考慮自身所處的環境以及
託付於己的人群,就生搬硬套各種理論。
教宗說:「我祝福你們成為帶有『羊群味道』的
牧人,能與你們的子民一起生活、歡笑和哭泣;
一言以敝之,願你們能與子民溝通」。
教宗囑咐司鐸們,「放下自我和成見、拋棄自己
要大展鴻圖的理想和個人的功名成就,卻要把
天主和眾人放在自己日常操持的中心」;為達到
這個目標,只需要做一位「牧人」。
或許,有人會說:「不,我只想當一位學者,不
想做牧人」。
教宗表示:「那你最好申請撤銷聖職身分,這樣
會對你比較好,然後,你去做一位學者。
如果,你是一位司鐸,就要做牧人,你將要做一
位牧人;做牧人的方式很多,但是,始終要臨在
於 天主子民中間」。
秉持這個意識,司鐸要懷抱遠大的夢想,不要怕
冒險,勇往直前;因為,「基督賜下力量;與祂
同在,必能成就一切」。
教宗對司鐸們說:「有了祂,你們能成為喜樂的
使徒;在你們內培養感恩之心,為弟兄、姊妹和
教會服務」。
與喜樂相輔相成的是幽默感;教宗強調,「司鐸
要是缺乏幽默感,就會令人不悅,有某個地方不
對勁。
那些偉大的司鐸懂得,在別人、自己、甚至是自
己的陰影中展露笑顏;幽默感是聖德的一大特色
,如同我在有關聖德的通諭中所指明的那樣」。
在這次會晤結束以前,教宗特地向蘭杜西(Jean
Landousies)神父表達由衷的感謝。
長期以來,蘭杜西神父為教宗方濟各做法語翻譯
;今年六月,他將卸下在聖座的這項職務,前往
法國馬賽服務。
教宗讚許蘭杜西神父在聖座留下了「基督的馨香
、司鐸的芬芳」,並且在法國司鐸團體面前感謝
蘭杜西神父所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