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教會(路七 11~17)
張春申神父 著
聖師奧思定主教把今天福音中那位寡婦象徵性地看做教會。
寡婦的獨生子死了,耶穌使他復活起來,並把他交給他的母親;
教會裏也有許多急需救恩的兒女等待著基督的援助;所以,今天
的福音敦促我們默想常聽到的一個名稱:「慈母教會」。
教會之所以稱為母親,與舊約以色列的歷史有關;舊約中,
天主與以色列民族之間的盟約,在較後期的先知文學中,已經更
進一步以婚約來描寫。這並非由於舊約信仰中對
天主有錯誤的性別概念,而只是應用人間經驗來說明
天主對於選民的愛情;因此,以色列民族稱為 天主的配偶。
再由這個象徵出發,自然地又將代表以色列民族的聖城耶路撒冷
稱為母親;因此,所有 天主子民都是這個民族的子女。
到了新約時代,舊約的象徵幾乎平行地應用在耶穌與祂的教會之
間。保祿在致厄弗所人書中便是以丈夫與妻子的圖像來說明基督
與教會的關係;於是,教會稱為耶穌基督的淨配、所有基督信徒
自然稱她為母親。
這一切恐怕再也沒有比新約最後一部書【默示錄】描繪地更加豐
富了。
這樣,「慈母教會」成了大家樂於應用的稱呼,這也是梵二文獻
教會憲章中特別提出的。
這個名稱一方面推動我們瞻仰教會的慈母面貌,另一方面要求我
們表露出自己的兒女情懷;當然,這都不只是情感的描寫,更該
是出自信仰的解釋。
母親懷孕、生產、撫養、培育兒女;即使兒女已長大成人,母親
仍始終關懷著。
教友的信仰生命,在慈母教會的懷中經歷成長的過程;教會傳播
天主聖言的種子,散播信仰的苗芽,在慕道與望教階段懷孕未來
的信徒;在聖洗聖事中,教會洗濯了自己初生的兒女;新教友又
在教會團體中與其他兄弟姐妹繼續接受聖言與聖事的滋養。
漸漸地,在教會聖統的領導下,基督信徒成長、茁壯,偕同慈母
教會實踐基督的使命。
總之,「慈母教會」稱號,的確表達出她對信友來自基督的超性
生命具有母職;不過,所謂懷孕、生產、撫養、培育,並非抽象
的行為,而是由教會中肩負職務者具體實踐出來。
因此,這個名號對於那些負有職務的人,如同教宗、主教、司鐸
、修士、修女與傳教員具有極大的要求,他們必須以「慈母」的
態度完成自己的職務。
的確,有時,教會也會失去「慈母」的面貌,令人望而生畏,再
也不想接近她。
另一方面,「慈母教會」的名稱,不能不喚起所有基督信徒的兒
女情懷。兒女對於「慈母教會」的基本態度是孝愛,教友具體實
踐孝愛的機會非常之多;孝愛,是聽從教會的訓誨,是跟隨她在
禮儀中朝拜 天父,是遵從她的命令。
孝愛,是當「慈母教會」需要幫助時,不論精神的、或者物質的
,教友慷慨地盡其所能支援。
孝愛,是保護教會,基督信徒做為慈母教會的子女,不容他人侮
辱慈母教會;因此,他們首先必須生活聖善,不讓他人由於自己
的敗壞,責備教會。
其次,他們還會以言以行,為慈母教會解釋她的言論,支持她的
立場。總之,孝愛教會的信友,隨時會想起自己的母親。
聖師奧思定對今天福音的注解,象徵性地引起我們聯想到「慈母
教會」;不過,福音中,耶穌基督對那位獨生子母親的憐憫,怎
麼能使我們不再肯定教會是祂的淨配呢?
反省與行動:
1. 對於教會的慈母形象,我有怎樣的體會?
2. 當我軟弱、需要扶助時,是否常向教會的牧靈工作者尋求支援?
3. 我認同教會嗎?當教會遭受誤解時,我支持並解釋教會的立場嗎?
禱文:
1. 請為慈母教會祈禱
教會,是基督的淨配,是我們的母親;祈求仁慈的
天父恩賜基督徒常能熱心參與教會禮儀,幫助教會的各種需要,
認同教會的立場,過更成全的生活,使慈母教會不斷成長。
2. 請為台灣社會法治精神祈禱
食品摻放有毒原料、酒駕肇事層出不窮、建築物偷工減料,都反
映出台灣社會缺少法治精神。祈求仁慈的
天父恩賜國家法令能夠完備,保障人民在食、衣、住、行上的安
全和權益;並恩賜全體國民都能守法、自律,秉持良知,正直的
生活。
3. 請為各地天災的復建祈禱
台灣 602 大地震、歐洲中部的豪雨成災、美國超級龍捲風,都造
成嚴重災情。祈求仁慈的 天父恩賜災後復建工作能順利進行,
人民生活早日恢復正常;並恩賜亡者安息、傷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