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七日,在梵蒂岡保禄六世大廳,教宗方济各接见意大利与阿爾
巴尼亞的耶稣会学校師生,与他们展開輕鬆喜樂的交谈对话。
教宗方济各向他们表示,他準備的講稿有五页之多!有点枯燥。
因此,他改变計畫;首先,向師生们简要地介绍了講稿内容;他说
,在耶稣会士的培育中,氣度,是人性成长中的重要一点。
我们应该有氣度、心胸廣阔、毫無畏懼,始终在遠大理想上投下赌
注。当然,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也要有氣度、要心胸宽阔。
这点很重要;必需同耶稣一起去尋找,在默观耶稣中找到这样的氣
度;耶稣是打開我们视野之窗的那一位。
有氣度的意思是,与耶稣同行,用心聆聽耶稣对我们講的话;關於
这一点,教宗也向学校的教師、職員和父母们谈他的观点;他说:
『教育,需要平衡好步伐;一隻脚要踩在安全的地方,另一隻脚则
要探向危险区域。不能僅僅在安全地带教学,这有碍人個性的成长
;但是,也不能只在危险地方教学,因为,那实在太危险了。你们
要牢记这步调的平衡』。
教宗然後鼓勵教师们说,你们要根据地方、时代和人的需要,尋找
非常规的新教育方式;这在我们依纳爵的靈修中是很重要的。
然後,教宗与学生们展開了对话。
一名学生问道:您是否繼續见您的朋友呢?
答:我成为教宗才两個半月;我的朋友们在需要搭十四個小时飛機
才能到達的地方,不是吗?
他们在遥遠的地方;但是,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有三位朋友已经来
羅馬看我了。他们来、跟我打声招呼;我看到他们了。
他们也寫信给我;我非常爱我的朋友。
没有人能过着没有朋友的生活;这很重要。
另外一名学生向教宗提问说:当您决定度奉献生活时,是什麼促使
您当耶稣会士,而不是教区神父呢?
答:我最喜欢耶稣会的一点就是传教精神;因为,我想当传教士。
我在念哲学的时候,寫了封信给耶稣会總会长阿鲁佩神父,请他「
派我到日本或是其他地方」。
但是,他仔细考慮後,非常仁慈地回覆我说:「您患过肺部疾病,
不適合從事太繁重的工作」。
於是,我留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阿鲁佩神父很善良;因为,他没说:「您不是那麼有圣德,好能成
为传教士」。他真的很善良、很有爱德,不是吗?
传教精神给我很大力量成为耶稣会士:走出去、传教,去宣講耶稣
基督。
我想,这正是我们耶稣会的精神,要走出去,始终要出去宣講耶稣
基督,不要關閉在我们的結構中;因为,結構常常会垮,不是吗?
就是这一点激勵了我。
还有一名学生问道:为什麼,您不願住在宗座大楼的教宗寓所,卻
選擇住在圣瑪爾大之家?您为何放棄豪華車、为何放棄财富呢?
答:我認為,这不僅是财富的问题,这也是個性的问题。
我需要生活在人们中间;如果,我独自生活,可能会感到孤单,这
对我没有益處。
有位教授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他说:您为什麼不住在宗座大楼呢?
我回答说,教授,这是出於精神方面的原因,这是我的個性;即使
教宗寓所不是那麼豪華、安静,我也不能独自一人生活。
此外,时代告诉我们,世界上有太多貧窮现象,这是令人愤慨的事
;世界上存在貧窮,令人愤慨。
在一個有如此多财富和资源可满足所有人吃饱的世界中,为什麼有
这麼多的飢餓兒童、有这麼多没有接受教育的兒童、有这麼多窮人
呢?實在令人费解。
貧窮,在今天是一声呐喊;我们每個人都应该想想自己是否能变得
貧窮些,我们都应该这样做。
那麼,我如何能变得貧窮些,更相似於貧窮的老師耶稣呢?
因此,这不是出於我個人德行的问题;只是因为我不能独自生活。
至於汽車的问题,是因为我不想擁有太多东西;想变得貧窮些。
關於基督徒在政治中的角色,一位教授向教宗提问说:请您谈谈我
们在政治和社会中的妥協,我们在现世中的工作,如何能符合耶稣
会的作風,如何具有福音精神?
答:参与政治是基督徒的義務;我们基督徒不能扮演比拉多的角色
,洗手不幹;我们不能。我们必须参与政治,因为,政治是爱德的
最高形式之一;因为,它尋求公益。
平信徒必须参与政治,这不容易;可是,做一位神父也不容易。
在生活中,没有容易的事;有人说,政治太骯髒;但是,我要问:
为什麼骯髒呢?
是因为基督徒没有以福音精神投入政治。
为公益工作,是基督徒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