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者在聖母瑪利亞身上行了大事
聖母升天節本日彌撒
默十一19,十二1~6,10;
格前十五20~26 ; 路一39~56
本日彌撒禮儀談到聖母瑪利亞蒙召升天,她的
肉體與靈魂被提升到天上的光榮中。
為解釋這奧蹟,讓我們來看看本日的三篇讀經:
讀經一取自默示錄,敘述一位女人身披太陽的
大異兆。
讀經二取自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說明
復活是按照某種次序發生。
雖然,福音沒談到聖母升天,因為新約聖經中
沒有任何章節論及這事;但是,談及聖母往見
表姊依撒伯爾,因為在這機會上,瑪利亞表達
了她在被舉升天的大日子上也必會有的情懷、
即謝主曲中所表達的。
瑪利亞在表達偉大的手足之情時,詠唱她的謝
主曲,是含有深義的。
天使報告她將成為 天主子的母親後;她因為
知道表姊依撒伯爾雖然年老仍懷了男胎,需要
人幫忙,在神聖的愛德驅使下就動身前去探望。
與瑪利亞的會見是豐富恩寵的時刻;福音說「
依撒伯爾一聽到瑪利亞請安,胎兒就在她腹中
歡躍;依撒伯爾遂充滿聖神」。
在這恩寵的交流中,瑪利亞表達了她對
天主的感謝、充滿感激之情;因為,
天主在她身上行了大事。
這謝主曲是首預言歌,因為,它神秘地宣報了
同一瑪利亞在她升天事蹟中的歡躍。
事實上,她在蒙召升天時,更可以興高采烈地
宣告:「我的靈魂頌揚 上主 ------;全能者
在我身上行了大事」。
瑪利亞的這首讚歌真正表達了她為
天主在其身上進行的工程無限感激。
早在耶穌誕生時,她可以說:「全能者在我身
上行了大事」。
在加爾瓦略山上,雖處在兒子死亡的巨大痛苦
中,她也可以說:「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
」;因為,她就在那裡成了耶穌門徒們的母親
、心神上的母親。
最後,瑪利亞在她被舉升天時,可以最終並完
善地表示她的喜樂和感激;那時,她可以真正
地說:「我的心神歡躍於 天主、我的救主,
因為祂垂顧了祂婢女的卑微,今後萬世萬代都
要稱我有福;因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祂
的名字是聖的」。
年復一年,在這聖母升天節上,萬世萬代都稱
瑪利亞有福、稱揚她的莫大喜樂及她對主的全
心感謝。
瑪利亞蒙召升天是項特恩,因為,
天主不能任憑那個曾接受了祂的兒子、並給其
肉體和血以完成贖世工程的身體遭到腐朽。
於是,耶穌在祂母親安眠後,把她接回來,為
使她完滿地分享祂在天的光榮。
瑪利亞在天上仍繼續她那有益於教會的工作。
在讀經二裡,聖保祿談到復活,他確認「就如
在亞當內,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內,眾
人都要復活」。
但是,他指出:「不過,各人要依照自己的次
第:首先,是初果的基督;然後,是在基督再
來時屬於基督的人」。
我們還可以加上一句,那些屬於基督的人之間
也有個次第,瑪利亞一生密切地參與耶穌的苦
難與死亡,她理應領先眾人,她的升天便表明
了這優先權。
取自默示錄的讀經一,啟示了瑪利亞的光榮;
其作者論及在天空出現一個異象:「一位女人
身披太陽」。
默示錄沒直接說到瑪利亞升天;事實上,在談
到這位身披太陽的女人時說:「她懷了孕,在
產痛和苦勞中呼疼呻吟」。
雖然如此,瑪利亞的光榮用了這偉大的形象來
描述:「一位女人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
十二顆星的榮冠」;藝術家們便用這些美妙的
題材淋漓盡致地描繪聖母瑪利亞。
經文雖沒提到瑪利亞的名字,但是,談到那與
代表魔鬼、惡勢力的龍的戰鬥說:「那條龍便
站在那要生產的女人面前,待她生產後,要吞
下她的孩子」。
這讓我們想到無辜嬰孩遭黑落德殘殺的事件:
嬰孩耶穌曾被搜尋、為了殺害祂,這是樁很狠
毒的事;但是, 天主保護了祂降生成人的兒
子,因為祂必要在祂完滿的人性內實現拯救全
人類的計畫。
「那女人就生了一位男孩子,祂要統治萬民」
;在這句經文中,我們得到一個默西亞的描述
,所以,是直接拍合在瑪利亞身上。
而且,它也能令人回想起默西亞與選民之間的
關係,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默西亞的母親
就是聖潔的國家。
可是,默西亞的母親逕直指向瑪利亞。
於此,瑪利亞的出現,是 天主凱旋的時機;
因為主保護了她。
經文上寫說:「如今,我們的 天主獲得了勝
利、權能和國度,也顯示了祂基督的權柄」;
這所有的一切都在聖母升天時實現了。
今天的節日使我們心中充滿喜樂,我們為瑪利
亞歡樂,不僅因為她免受腐朽,而且也因她上
升到她的兒子和 天主的身邊受到光榮。
與此同時,我們知道,在天上有一位強而有力
的人為我們代禱;瑪利亞在天上接受我們謙卑
的和有信心的祈求,並使之獲得垂允。
回過頭來再看看福音,我們可以說,蒙召升天
的瑪利亞並不停止她造訪世間;探訪表姊依撒
伯爾便是瑪利亞這恆久使命的標記。
我們知道聖母多次顯現,為給予基督信徒願在
她的帶領之下,十分穩固地走向 天主的信心
;她來,為救助軟弱者、治癒病人、邀請所有
的人皈依,如此,我們終能和她同登天堂,這
是我們的希望。
榮獲光榮的瑪利亞,她不會遺棄我們;相反的
,非常接近我們;所以,我們可以在喜樂與信
心之中生活。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