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聖座避靜
在祈禱中與 天主建立密切的關係
『在與 天主的關係中,我們可以是行禮如儀的
聖職人員,也可以是 天主的朋友;關鍵就在於
我們如何祈禱,這是受造物與造物者建立關係的
唯一操練』;三月一日下午,在羅馬近郊阿里恰
小鎮的避靜默想中,神學家博瓦蒂 Pietro Bovati
神父強調了上述思想。
今年四旬期退省活動,聖座各部會首長都參加了
;教宗方濟各因為感冒,留在梵蒂岡的聖瑪爾大
之家聆聽博瓦蒂神父的講道。
博瓦蒂神父在開講前,宣讀了教宗的一封短信,
教宗寫道:『我在這裏陪伴你們、在自己的房間
參與避靜,聆聽博瓦蒂神父的講道,我非常感謝
他。
我為你們祈禱;你們也要為我祈禱!』
緊接著,博瓦蒂神父進入當天的默想主題,談到
祈禱是沿著 天主的蹤跡行走的一段旅程,梅瑟
就是這種祈禱的典範。
梅瑟進入會幕時,雲柱降下,停在會幕門口,這
表示至高者來與他談話(參:出卅三 7~10);
博瓦蒂神父解釋說,這段記載顛覆了我們對祈禱
的觀念,我們以為,祈禱,是人向 上主説話,
幾乎是一種誦唸。
真正的祈禱,是一種先知般的經驗,那是人在靜
默中聆聽 上主聲音的經驗。
換言之,祈禱,就是《聖經》上所説的 : 『
上主同梅瑟面對面地談話,就如人同朋友談話一
樣』(出卅三11)。
祈禱帶來的首要功效,就是與 天主具有一種非
凡的親密關係;博瓦蒂神父表示:親近
天主與通曉宗教事務毫無關係,也不需要高深的
神學或聖經學問。
這種親密關係是真正祈禱的獨特果實,讓人看到
、體味 天主的慈愛計畫,祂準備具體、隨時和
慷慨實現的仁慈意願;缺乏這種親密經驗,就沒
有真正的信仰生活,頂多只是以聖職為行業。
顯然,這種親密關係並非一時形成,是一段行程
的終點;在某種意義上,與梅瑟藉著荒野的經驗
得以改變容貌的經驗相似(出三 2)。
博瓦蒂神父指出,為與 天主建立密切的關係,
我們需要不斷體嚐火的經驗。
荒野能代表人的脆弱、軟弱和貧乏;但是,正如
荊棘的情況一樣,它能夠激起持續不斷的生命:
火焰。
這不是只憑藉著一些虔誠的操練來重新燃起我們
內心的少許熱火,是透過不斷尋求真理和心靈的
真誠開放來接受耶穌帶給世界的恩典;耶穌來到
世界上,大聲疾呼:『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
,我是多麼切望它已經燃燒起來!』(路十二49)
今日世界仍然需要這樣的火焰,需要讓神性力量
治癒所處的悲慘狀況,這是只有 天主才能賜予
的力量。
最後,博瓦蒂神父表示,教會始終渴望在精神上
煥然一新,蒙召走上不只是限於紀律和行政上的
改革進程;現在,我們憑著自己的責任意識所能
做的,就是『上到樓房』,如同《宗徒大事錄》
所敘述的那樣,在隱秘中同心合意地專務祈禱,
謙遜地期待聖神的力量,祂將依照許諾降臨在所
有祈禱的人身上(參:宗一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