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前往聖若望拉特朗大殿、會晤
羅馬教區的本堂神父們,這是教宗每年封齋期的一項慣例
;教宗叮囑他們,不可做半途而廢的司鐸,應該在信德上
不斷成長,這樣才能幫助別人增進信德。
教宗指出,本堂神父的使命是堅固信友們的信德;因此,
他們應不斷行走,首先要堅固自己的信德,只有這樣才能
堅固弟兄、姐妹的信德。
一名司鐸在受到誘惑時,應該曉得祈禱和依靠
上主,好使自己保持信德。
我願意重申,一名司鐸或主教若不覺得自己是罪人,不辦
告解又自我封閉;那麼,他在信德上就不會進步。
而且必需注意,我們的宣認和分辨應涵蓋且顧及
上主所要賜予我們眾司鐸的牧靈意向。
教宗闡明,司鐸應該不斷前行,增進自己的信德;若信德
不成長,就不會成熟。
在人的生活,包括司鐸的生活在內,時而有半途而廢的情
況,這是因為信德沒有成長、沒有超越、沒有成熟。
我們身為司鐸的人,若沒有一種成熟、能幫助別人成長的
信德,那還算是父親的信德嗎?
如此,我們就會造成傷害、很大的傷害。
但是,我們的信德若是成長了,就會大有益處、很大的益
處!
唯有與主耶穌相遇,我們才能在信德上成長;因此,司鐸
們應該從那植根於教會和我們祖先的信仰記憶中汲取力量
;因為,尋求我們信仰的根源極其重要。
教宗提到一件他個人的軼事 : 在一次避靜中,他對死亡和
公審判的默想很是費解。
那時,我記起祖母放在床頭櫃上的一段文字:『你要當心
, 天主正在注視著你;你要想想,你終將死去,但是,
你卻不知何時會發生』。
就在那一刻,我豁然開朗,遂繼續祈禱;信仰的根源為我
敞開道路,基督徒常從自己的根源出發向前邁進,不忘這
根源。
此外,教宗也勉勵在座的本堂神父們常懷抱希望;因為,
希望把我們帶向前景。
司鐸也應具備分辨能力;因為,分辨促使信德化為具體的
行動。
教宗於是指明一條有助於信仰培育及成熟的道路,他說:
『信仰上的成長需要我們在生活中與主相遇,這些相遇在
我們的記憶中猶如被守護的珍寶,化為我們每個人救恩史
上的活躍信德』。
教宗在《福音的喜樂》勸諭中闡明,『一顆傳教的心』絕
不推辭能做的好事,即使他會踩到街上的泥濘,被窮人和
弱小者弄髒。
我們要相信,基督就在那裏,以分辨出的最佳方式向祂走
近一小步、對那個人行善;這就是在信德上取得了進步。
西滿伯多祿是在信德上進步的典範,他時時刻刻向主耶穌
宣誓信仰,直到成為教會的領導人。
他經歷了宣認耶穌是默西亞的偉大時刻,卻也有極其軟弱
和渾然不安;而且有犯了嚴重錯誤的時刻,甚至三次否認
耶穌。
但是,西滿伯多祿正是藉著這受過磨練的信德來堅固弟兄
們的信德、我們的信德。
最後,教宗談到要抵拒惡神的誘惑,他說:「也許,這是
魔鬼的最大誘惑:暗示西滿伯多祿自己不配做耶穌的朋友
;因為,他曾背叛了耶穌。
我們的罪過負擔常讓我們遠離 上主:『這如何使得;我
可是做了那件事啊!』
但是, 上主卻是信實的,祂總是信實的,總是帶領我們
前行」。
誘惑總是臨在於西滿伯多祿的生活中、也總是臨在於我們
的生活中,沒有誘惑,我們在信德上就不會進步;我們在
誦念《 天主經》時,所祈求的恩寵,乃是不陷入誘惑,
而非不受到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