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月二日上午,七千多位來自各國的朝聖人士聚集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會晤教宗本篤十六世


,聆聽他以介紹聖方濟各。撒肋爵爲主題的要理講授。


一五六七年,聖方濟各。撒肋爵生在法國靠近意大利邊境地區,父親是薩沃亞王朝的貴族,


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年輕時,他在巴黎研讀聖奧思定和聖多瑪斯的神哲學思想後,內心深感


困惑不安,經常懷疑自己是否能够得到永生,又對命定論産生一連串問題。有一天,前往巴黎


道明會的一座聖堂祈禱;他終於悟到真理,心胸爲之豁然打開,整個生命也爲之改變。


教宗說:『二十歲的方濟各。撒肋爵終於在那使人獲得真正自由的愛中找到內心的平安』。


教宗進一步解釋這位聖人的領悟說:『愛    天主,絲毫不要求回報,完全信賴    天主的愛;


不再問    天主將對我做什麽,只知道愛他就够了,不過問他要給我什麽或不給我什麽;就這


樣,聖人終於找到內心的平安。


當時熱烈討論的命定論問題也因此迎刃而解,因爲,他不再過問能從    天主那裏求得什麽;


他只知道愛    天主,其他的一切都信賴    天主的慈善,悉聽    天主聖意的安排。這便是年輕


方濟各。撒肋爵往後生活的秘訣,這個秘訣在他日後寫的【論    天主的愛】這部巨作中


彰顯無遺』。


教宗也談到聖人偉大、和藹可親的心靈,他教導世人成聖乃是人人都可以、也應該走的道路


不是度隱修生活者的專利。這個觀念今天已經很普遍,人人都同意;但是,在聖人那個時


代是不可思議的。


對教會最偉大的聖人和聖師之一的方濟各。撒肋爵,教宗又說:『聖人的生活和教導,對


當時和後來歐洲影響之大不言而喻。他是一位使徒、講道家和作家,是一位實際行動的人,


更是一位祈禱的人。他努力實踐脫裏騰大公會議的理想;也曾肩負外交使命和居中協調社會


問題的任務而奔走歐洲各地;在與誓反教徒(新教徒)進行辯論和對話之後,深深體會到,


在神學上與新教徒進行對比固然有其必要,但是,人際關係和愛德更具效力』。


聖方濟各。撒肋爵的名著之一是【虔敬生活導論】,在這本書中,聖人提出一個革命性的


倡導,他邀請每個人按照自己的身分、職務和處境善度生活、走成聖的道路。


關於這點,教宗說:『就這樣産生了對平信徒的呼籲,他勉勵他們,把現世的事物獻給


天主,聖化日常的生活;這就是後來梵蒂岡第二届大公會議所强調的理想,也是我們當代的


靈修精神。這種精神,顯示人性已經在生活行動和祈禱之間、在現世生活狀况與追求完善之


間,因著    天主聖寵的幫助,達到修和的境界』。


聖方濟各。撒肋爵對人的理性有個非常美妙的說法,教宗說:『聖人描寫人的理性如一座


有多個空間的殿堂,這座殿堂的中心是心靈深處、或稱爲精神的尖端;當人的理性爬升所有


階梯,抵達這個頂端時,便閉上眼睛;這時,理性全部的認知便與愛結爲一體。


這個愛,從人和    天主的關係方面看,乃是一切事物存在的理由;聖人有句名言說得好:


人是宇宙的極致,精神是人的極致,愛是精神的極致,愛德是愛的極致』。


聖方濟各。撒肋爵是聖女弗蘭切斯卡。尚塔爾(Santa Francesca di Chantal)的神師,


他爲這位聖女所創立的【聖母往見修會】寫會規說:『一切都爲了愛而做,而非不得已而做


;愛服從勝於恐懼抗命。我留給你們自由的精神,這個自由不是世界所認爲的排除服從,而


是排除暴力、焦慮和猶豫的自由』。


聖人留下的精神,啓發了後世的聖若望鮑斯高和聖女小德肋撒等許多聖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