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府講道神師四旬期默想第二場:
信徒在一個世俗化社會中面對的敵意
圖: 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山神父帶領聖座各部會
首長進行四旬期默想。
三月二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救主之母小堂,教宗府講道
神師坎塔拉梅薩山(Raniero Cantalamessa)神父主持
第二場四旬期默想,他指出,基督徒的聖德在於效仿基督
、與主完美結合。
教宗方濟各和聖座各部會首長也參加了默想;其主題為聖
保祿宗徒勸勉的基督徒聖德 : 『你們該當穿上主耶穌基督
』(羅十三14)。
坎塔拉梅薩山神父指出,在《羅馬人書》中,聖保祿強調
了基督徒的一切重要美德、或者說是聖神的效果,即服務
、愛德、謙卑、服從、純潔(參閱:迦五22)。
教宗府講道神師把焦點放在愛德上,他表示,這位外邦人
宗徒具體說明愛德不應虛偽,也就是說,愛,不偽善,愛
,應當是真實的、可靠的、不假裝的;因為,根據耶穌的
教導,內心是決定一個人秉持何種價值觀的地方(參閱:
瑪十五19)。
這位嘉布遣會士解釋說,愛德,是含忍、慈祥的;愛,不
嫉妒、不動怒、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所以,
這一切並非與做善事或行愛德本身有直接關係,反而指向
渴求善的根源 : 仁愛先於善行。
然後,聖保祿解釋說,外在愛德的最大舉動,就是將自己
全部的財物分給窮人;若沒有內在的愛,也不會給自己帶
來任何益處,這與真誠的愛德背道而馳。
坎塔拉梅薩山神父繼續說,偽善的愛德,實際上就是,做
好事,卻不尋求善,向外界所顯示的與內在的不相稱;在
這種情況下,他所擁有的是一種愛德的表像,這表像至少
可以隱藏他的自私自利、自我追求、對兄弟姐妹的利用,
甚至是單純的良心懺悔。
因此,這不是貶損愛德善行的重要性,是在確保它有堅實
的基礎,從而對抗自私及自私的各種詭計。
聖保祿希望基督徒紮根於愛,以愛為基礎;因為,愛,是
根源、是一切的基礎。當我們發自內心地愛時,便是
天主本身透過我們去愛,祂的愛藉著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
中了(羅五 5)。
實際上,成為有份於 天主性體的人,意味著參與
天主的愛、參與 天主愛的行動;因為, 天主是愛,這
是 天主通傳給我們的愛。
然後,保祿宗徒表明,真誠的愛應該轉化為團體生活中的
行動;當時的羅馬基督徒團體在外邦人社會的敵海中只是
一個小島,我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巨大的誘惑乃是自
我封閉,在一個迷失的世界裡產生少數人得救的精英情緒
和嚴肅態度。
保祿所描述的羅馬基督徒團體,也是整個教會現狀的縮影
;我不談我們眾多弟兄、姐妹在世界許多國家遭受迫害、
殉道;我說的是敵意、拒絕、常常被嚴重鄙視,這不僅指
基督徒,也包括相信 神的人、所有相信 神的人。
在一個世俗化和發達的社會中,信徒被視為異類。
教宗府講道神師繼續說道,我們要明白,基督面對一個整
體上拒絕祂的人類所懷有的心態,即深刻的憐憫;這種感
情促使基督愛他們、並為他們受苦,在 天主面前揹負起
他們,如同耶穌在 天父面前揹負起我們每個人,以仁慈
對待我們。
最後,教宗府講道神師談及團體內的關係,如何處理不同
成員之間出現的意見衝突;坎塔拉梅薩山神父繼續說,在
這種情況下,保祿宗徒諄諄教誨的愛德的要求,我們最該
給予關注;因為,這正是我們處理一切教會內部衝突的要
求,包括我們今天所遇到的衝突,無論在普世教會的層面
,還是在我們每個人所生活的特定的團體中,例如堂區。
最後,教宗府講道神師以聖保祿所提供的三個標準結束當
天的默想:跟從你的良知;尊重他人的良知、且不要判斷
兄弟;避免讓弟兄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