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零一九年歲末年終之際,教宗方濟各主持晚禱
;他在講道中表示, 天主揀選卑微、渺小的人,
敦促我們關愛他人。
十二月三十一日傍晚,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
主持了 天主之母節第一晚禱,他與在場信眾一起
詠唱《謝主頌》,感謝 天主今年以恩寵支持我們
,喜樂地向 天主獻上讚歌。
在禮儀講道中,教宗闡述了人的卑微、渺小和
上主的目光。
教宗首先指出,聖子耶穌誕生在白冷城,米該亞先
知稱之為「猶大郡邑中最小的」(米五 1);然後
,耶穌在納匝肋長大成人,那是公認「不會出什麼
好事的地方」(參閱:若一46)。
教宗解釋道:「 天主的抉擇很明確,為了啟示祂
的聖愛, 天主選擇了卑微和受人輕視的城市;祂
抵達耶路撒冷這座大城市的時候,卻與罪人和遭遺
棄的子民相結合」。
天主不僅臨在於經上記載的那些城市,也臨在我們
今天生活的地方,包括教宗所在的羅馬城。
祂的臨在理當被人發現並加以彰顯(參閱:《福音
的喜樂》宗座勸諭71號);為此,我們必須祈求
天主恩賜我們信德的目光,讓我們在默觀中察覺到
天主居住在自己的住家、街道和廣場(同上)。
教宗闡明:「 天主居住在祂的子民中間,與子民
同行,參與子民的生活;祂的忠信是具體的,貼近
祂兒女的日常生活,更有甚者, 天主渴望藉著祂
的聖子使一切煥然一新;但是,祂沒有從聖殿做起
,卻從祂子民中一位卑微、渺小的女子腹中開始。
天主的這一選擇非比尋常!
祂並沒有通過民政和宗教當局的有力人士來改變歷
史,卻從帝國偏鄉的婦女出發,諸如聖母瑪利亞」。
在城市中, 天主降福祂的兒女,鼓勵他們為和平
奮鬥。
接著,教宗談及他所在的羅馬城,鼓勵眾人以「
天主的目光」看待事物。
天主歡喜地看見祂的兒女日復一日行善,推動友愛
和關懷。
羅馬城不僅要面對不平等、腐敗和社會張力等各種
難題,更是 天主傳達聖言的地方。
因著聖神,羅馬居民心懷 天主聖言,他們不顧一
切,在聖神的敦促下相信、盼望、去愛,為眾人的
益處努力奮鬥。
教宗念及許多勇敢的人,讚許他們是「羅馬跳躍的
心臟」;「 天主從未停止改變歷史,祂始終透過
卑微、渺小的居民來改變城市的面貌。
天主揀選他們、啟發他們、催促他們行動、使他們
團結一心、敦促他們建設網絡、關係和橋樑」;藉
著千萬條聖神活水的溪流, 天主聖言使城市從「
不孕的婦女變成多子的母親」(參閱:詠一一三【
一一二】9)。
那麼, 上主對羅馬教會有什麼期許呢?
教宗表明,「 天主將祂的聖言託付給我們,激勵
我們與城市的居民相遇、建立關係,好使祂的聖旨
立即迅速奔傳(參閱:詠一四七15)。
我們蒙召與他人相遇、聆聽他們的生活和求救聲。
聆聽本身已是愛的舉動!我們要以默觀的目光辨認
出 天主在他們生活中的臨在和行動,以具體行為
見證福音的新生命;這確實是愛的服務,能夠改變
現況」。
最後,教宗鼓勵眾人,別怕難以堪當如此重責大任
; 天主揀選我們,並不是因為我們優秀能幹,恰
是因為我們的所是及我們自覺卑微、渺小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