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的手掌心
天主教屏東佳平村法蒂瑪聖母堂的杜勇雄神父向參訪者
解說聖堂大門上的圖案意義。
聖堂內的座椅,椅背雕刻五位盛裝的排灣族族民半身像
,從左至右是祖父母、父母及孩子家庭三代人。
在台灣的山區,信仰 天主教和基督教各占一半;耶穌
聖誕節的時候,神父、牧師常聯合教友一起唱聖歌遊行
全鄉、報佳音,氣氛融洽、歡樂。
原住民天生的好歌喉唱聖歌特別接近天堂,他們的服裝
非常精細美麗;去年,來自羅馬的法蒂瑪聖母態像,在
高雄教區的屏東縣泰武鄉佳平村留駐期間,排灣族小女
孩穿著各自家族圖騰的裙子,可愛極了。
她們的母親說,織成小小一片傳統圖案要三個月時間;
讓我印像深刻。
當時,法蒂瑪聖母態像是安置在新建教堂對面的舊教堂
旁邊的廣場;因為,新教堂的外觀雖已完工,卻還來不
及內部裝修。
今年十月十三日,佳平村法蒂瑪聖母堂將舉行落成祝聖
典禮;我與本堂杜勇雄神父約在十月七日下午兩點見面
,到達時,正巧有高雄社區大學的學員參訪,杜神父正
擔任導覽,從教堂大門開始解說;我就跟隨在這隊人馬
後面當聽眾。
大門是用整片黃銅敲打出 天父手拿鴿子給聖母,而且
,聖母胎中懷著耶穌。
門廳有數不清的百合花造型燈;百合花代表原住民。
木工廠老闆帶一群年青員工正忙著組裝由杜神父設計的
座椅、跪凳,全是加拿大進口的松木雕刻。
一條跪凳、五個座椅背雕刻著五位盛裝的排灣族半身像
,從左至右是祖父母、父母及孩子家庭三代人,望過去
,一排排椅子有如家族團聚。
教堂牆壁外圈貼著木雕圖案,杜神父讓佳平村的五大家
族自己雕圖案,拙樸有趣;二樓凸出的內圈半牆貼了桔
橙色的玻璃,象徵果實成熟與收割季節的喜悅。
天花板掛了許多大大小小彩色球和八座長串花朵的燈柱
,十分熱鬧;杜神父說,彩色球代表原住民的琉璃珠,
每戶家族的硫璃珠只傳給長子。
長串花朵的燈柱,是聖經中的生命樹;從門口到祭台前
的走道,大理石拼花圖案像是一串珠鏈。
祭台前的右邊,整面牆貼著銅刻圖畫,訴說教堂歷史、
西班牙傳教士和原住民頭目的最初接觸,
天主聖三貫穿教會。
祭臺上右側的讀經台,以印度大理石刻著耶穌聖言,左
側的五彩雲南玉基座放置法蒂瑪聖母像。
祭台四個角鑲嵌四部福音的圖像;祭台下方是手掌心向
著教友的膚色雲南玉石,撐起整個厚重的祭台;杜神父
說,「佳平村原名卡比樣( Kaviyangan )」,在排灣
族語是手掌心的意思,很寶貴的。
主祭座位後上方有零點五釐米玻璃珠拼成的七件聖事圖
畫,再夾入兩片玻璃中,一幅畫重量五十公斤,七幅畫
重達三百五十公斤。
更不可思議的是,祭台立著四根頂天木柱,杜神父架著
梯子,花了卅八天雕刻了 天主台前的四位沙拉芬天使
,他們的六對翅膀長了許多眼睛,超震撼的。
杜神父請社區大學的學員站在祭台中央抬頭看,正上方
天花板有 天主聖三圖像,那是他半夜靈感泉湧時設計
好,再請人放大尺寸做出來。
白天的杜神父忙於教區和山上堂區的各種工作,晚上的
杜神父化身藝術家,他有聖經和原住民神話故事交織的
豐富寶藏,教堂建築就是他的畫布,自由展現他的作品。
參觀完教堂內部,神父說,我們上樓看漂亮風景;到了
開闊的樓頂平臺上,高高的鐘樓被連綿青山襯托得有如
歐洲,學員讚歎太美了!太美了!拿起手機不停拍照。
送走社區大學的教外訪客,又來了三波教友訪客,神父
不厭其煩地再介紹教堂之美;他謙虛、幽默,細心、耐
心地對待每個人。
終於,所有訪客離去,杜神父到二樓,彈管風琴,等候
輔祭班的男孩到齊了、排練十三日的禮儀;還有合唱團
的聖歌練唱。
幫忙打理法蒂瑪聖堂建築的財務總管告訴我說,杜神父
不知道累,拚命做,跟著他的人員也只好陪他拚命做,
力求完美,展現了被 天主捧在手掌心的最美的法蒂瑪
聖母堂。 撰文:陳瑪佳,台灣 天主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