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是什麼? 定睛注視耶穌
(乙年聖枝主日)
房志榮神父 著
默想:
聖周,是禮儀年的高峰;主峰是踰越節三日慶典。
教會禮儀年的兩個主軸是耶穌聖誕周期和耶穌復活周期
,另有三十四周的常年期。
聖誕周期後的常年期主日感恩禮讀經,幫助我們體會、
消化「道成人身」( Incarnation) 的奧蹟;復活周期
後漫長的常年期,主日感恩禮的讀經邀請我們沉思、默
觀「被釘十字架」(Crucifixion)的奧蹟以及其揭示的
全部啟示:「聖神降臨」和「 天主聖三」。
聖誕周期所追念和慶祝的「道成人身」,是欣賞、讚嘆
至高 天主聖言取了嬰孩的身體,誕生在伯利恆。
復活周期所追憶和歡慶的,是這位嬰孩長大後的行止,
尤其是祂的死亡和復活,即踰越奧蹟。
每年耶穌聖誕節夜晚,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會趕到當地的
教堂裡,觀察基督徒如何過聖誕節。
天主教聖堂習慣搭馬槽、朝拜聖嬰,吸引很多人來觀賞
;甚至,前去親吻耶穌聖嬰。
這不是領聖體,是親聖嬰;領聖體,必需先領受過洗禮
,未受洗,不可領聖體;這不只是一個紀律問題,更是
基督信仰根本的邏輯。
在 天主教會裡,聖體聖事(感恩禮)是七件聖事中最
崇高的聖事,是「信德的奧蹟」;信友必需相信麵餅已
質變成為基督的聖體,且心靈有妥善的預備才可以恭領。
聖嬰,不是聖體,只是嬰孩的態像;所以,未領洗、還
不是教友的都可以去親,這多少表達了 天主聖子降生
成人,是為世上所有的人。
耶穌復活節就不一樣了,所慶祝的奧蹟,不在於可愛的
嬰孩,是揹著十字架的耶穌,祂的苦難、聖死和復活,
不是一般常識能理解的,必需懷著信德才能體會這奧蹟
的真實可信,且堅信不疑。
因此,踰越節三日慶典,只有信友來參與。
這反而更易營造收斂的氣氛,集中心思念慮來領會救主
自我犧牲、拯救世人的偉大奧蹟。
基督信仰關鍵性的道理,基本上是信基督從死人中復活
了,所有信基督的人將來也像祂一樣復活起來;這道理
概括了所有其他信條: 天主聖三、道成人身、聖神聖
化、人的歸宿、宇宙的提升。
這樣看聖周及最神聖的踰越節三日慶典,能進一步體會
禮儀中的讀經是多麼豐富又真實。
聖周禮儀的讀經,可分兩部份來體驗 :
第一部份、以聖枝主日為綱領
聖周一、二、三,讀經一採用「第二依撒意亞」前三首
〈雅威僕人的詩歌〉,描述耶穌僕人蒙召、順從、甘心
受苦的態度。
第四首詳細敘述僕人受苦受難的詩歌,留到聖周五救主
受難紀念來宣報。
這三天的福音,記載耶穌榮進耶路撒冷,好幾天在聖殿
講道,與司祭、經師辯論,並與門徒們準備慶祝踰越節
等事。
第二部份是三日慶典 :建立聖體聖事、十字架上的血祭
、在墳墓中的安眠
周末的午夜一過,就發生我們在信經中所念的「我信其
降地獄(靈薄獄),第三日,從死者中復活」。
以下只略談聖枝主日的彌撒讀經,下周,再探討、發揮
基督復活的聖言宣報。
聖枝主日的感恩禮,讀經一和讀經二,甲、乙、丙三年
相同,都採用依五十4~7第三首〈 上主僕人〉詩歌,
和斐二 6~11耶穌自謙自卑,服從至死,死在十字架上。
至於福音,分別選自三部對觀福音;今年乙年所讀的是
馬爾谷所記載的耶穌基督受難史,長式的是谷十四和十
五兩整章,十四章有72節、十五章有47節,分別由敘述
者、耶穌、群眾三個角色來宣報。
短式只讀谷十五 1~39,即從司祭長、長老及經師們把
耶穌押送給比拉多,到耶穌在十字架上大喊一聲,斷氣
為止。
耶穌受難史寫成較早,四福音都用兩章篇幅來書寫:
瑪二十六至二十七章(75+66,共141節);谷如上述
;路二十二至二十三章(71+56,共127節);若十八
至十九章(40+42,共82節)。
三部對觀福音的不同長度,反映在苦難史的長度上:
篇幅最長的《瑪竇福音》有二十八章,苦難史的141節
敘述最長;居中的《路加福音》有二十四章,苦難史敘
述有127節;最短的《馬爾谷福音》有十六章,苦難史
敘述有119節。
《若望福音》有二十一章,苦難史兩章合起來只有82節
,好像短了一點;不過,在耶穌受難日的禮儀中,每年
,聽若望的耶穌苦難史,覺得非常適當,不長不短,記
耶穌從大司祭衙門和比拉多總督府到髑髏山丘(加爾瓦
略山)上被釘十字架,再被舉起,豎立在山上,旁邊站
著耶穌的母親和耶穌所愛的門徒,最後又記下祂的臨終
遺囑,是一幅很完整的十字架救恩圖。
乙年《馬爾谷福音》的耶穌受難史又有什麼特色呢?
首先,聖經學界認為,谷是最早寫成的福音書,短短的
十六章篇幅,竟用了119 節經句來寫苦難史,不能不算
用心良苦了。
本福音是最早的一部,而且福音中的苦難史又是全書的
核心和源頭,這是說《馬爾谷福音》是由苦難史發端,
慢慢向受難前的各階段推展而寫成,這可從其基本神學
來解釋。
馬爾谷明言,耶穌用比喻講 天主的國,祂的生活是最
凸出的比喻。
本福音的基本訊息是:要想領悟天國是什麼,必須定睛
注視耶穌:祂是驅魔治病者、講道誨人者,更是被釘十
字架,卻又活過來的那一位。
祂的教導兼顧言教身教,祂的被釘死可稱刑教;但是,
死亡不能束縛祂。
在聽苦難史前,我們先聽讀經員朗誦《依撒意亞先知書
》五十4~7中的第三首〈 上主僕人〉的詩歌,這四節
經文都是僕人的自白,前兩句說 上主給了他一個受教
的口舌,為能在適當時機以言語援助疲倦的人;又說,
上主每天清晨喚醒他,使他像學徒一樣細聽。
怎樣聽呢?
是 上主開啟了他的耳,他沒有違抗、也沒有退避。
這結果是下面第 6 節所說的:把背轉給打擊他的人、把
面頰轉給扯他鬍鬚的人,對侮辱和唾污,他也沒有遮掩
自己的臉。
他如何做得到這一點呢?
第 7 節的四句話是答案:「因為,吾主 上主援助我,
所以,我不以為羞恥;我扳著臉,像一塊燧石,因為,
我知道,我不會受侮辱」。
這是耶穌受教、受苦,依賴 父的畫像。
讀經二,保祿歌詠服從至死,而且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
基督;斐二 6~11這六節美麗的詩句不是保祿的創作,
是他在勸勉鍾愛的斐理伯信友時所引用的一首古老詩歌
,藉以勸他們彼此之間該懷有基督的心腸。
基督的心腸又是怎樣的呢?
古詩答曰:「耶穌基督雖具有 天主的形體,卻沒有將
自己與 天主同等的地位把持不捨」;這是第一步:放
得下。
第二步:「反而空虛自己,取了奴僕的形體,降生成人
,與人相似,型態上完全與人一樣」。
還有第三步:「祂自謙自卑,服從至死,且死在十字架
上」。
三步由天至地,一直走到谷底。
由此深淵, 父提拔了祂,由下而上,也是三步:「
高高舉揚祂;給祂一個名號(主);一聽此名號,天上
、人間和地下的一切都屈膝叩拜」。
不怕下降,任由 父去提升,這是基督的心腸。
可見,讀經一在耶穌來臨五百多年前,把耶穌身為
上主僕人的受教、聽命、甘心受苦的態度和形象描寫得
十分逼真。
在耶穌受難史裡,這些預言都成了事實:耶穌才是那位
上主的僕人、那位頷首聽從 父命、勇敢走上苦路、上
山自獻的僕人。
讀經二斐理伯書,是保祿監獄書信之一,把一首古詩所
寫的耶穌拾得起、放得下、落落大方、慷慨就義的心腸
和態度舉出來當做信友為人處世的原則和標準,
天主的啟示就是如此具體而生活化。
聖枝主日開始的聖周,既是高峰,也是由山頂上可瞭望
的廣大平原;在每篇讀經裡,都含有從古至今,由東到
西的無限精神寶藏,讓我們逐步去發掘體會;祈求聖神
多加光照!
反省與行動:
耶穌的苦難,為我有什麼意義?
耶穌自我空虛,聽命至死,帶給我怎樣的啟發?
我如何參與耶穌的苦難?
為了眾人的益處,我願意效法耶穌,甘願受苦受難,自
我犧牲嗎?
禱文:
請為候洗者祈禱
耶穌榮進耶路撒冷,走上救贖世人的苦路旅程;祈求仁
慈的 天父恩賜每一位候洗者在聖周能深刻體會耶穌的
深情大愛,參與祂的苦難,在復活夜,透過洗禮,與祂
一起復活。
請為 天主子民祈禱
耶穌的苦難,換來人類的救贖;祈求仁慈的
天父恩賜每一位基督徒都能效法耶穌,為拯救世人,甘
願自我犧牲的榜樣,帶給世界光明和希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