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六日上午,在宗座大樓救贖之母堂,教宗府
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山(Raniero Cantalamessa)神父
帶領教宗方濟各和聖座各部會首長舉行四旬期第二場
默想;他以【接納我們心中播種的聖言】為題,默想
了梵二重要文獻《 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
坎塔拉梅薩山神父指出,《聖經》中的 天主是一位
說話的 天主,與偶像不同;當然, 天主的說話與
人的說話不同, 天主向人的心靈之耳說話。
在任何情況下, 天主的話都是真話;不僅如此,
天主的話比一切人的言語更能觸及靈魂深處。
天主的話有時雷聲滾滾、有時清風拂面。
基督的降臨徹底改變了 天主的傳播方式;聖言成了
血肉, 天主也以人的聲音說話。
聖言降臨於世,被人聽到;但是,所聽到的不是人的
話,是 天主的話、 天主子的話。如此一來,
天主就以第一人稱說話,不再是『 上主這樣說!』
而是『我告訴你們!』
如果說,聖事,按照聖奧思定的觀點,乃是看得見的
聖言;那麽,聖言,對坎塔拉梅薩山神父而言,可謂
『聽得見的聖事、。
聖言聖事的行動超越了我們本身及我們的能力,讓我
們觸及真理與 天主的旨意。
然而,我們怎樣才能讓 天主聖言成為聖化人靈之道
呢?
坎塔拉梅薩山神父引用《雅各伯書》所建議的三個步
驟 :
第一步是、接納聖言,並且不要只局限於評論和解釋
經文、或者停留在基要主義上,只做字面解讀。
總言之,聖雅各伯認為,誦讀聖言,就是從鏡子中讀
自己,不是對著鏡子打發時間。
坎塔拉梅薩山神父以耶穌的【撒種比喻】為例指出,
耶穌藉此比喻幫助我們明白自己對聖言的接納程度。
比喻中有四種土地:路旁、石頭地、荊棘地和好地;
我們在誦讀時很可能會受到誘惑,因期待進入第四種
類型,就快速略過前三種類型。
儘管,我們有諸多限度,卻仍然認為第四種類型【是
我們的菜】。
實際上,屬於好地的人,是那些坦然承認自己是屬於
前三種類型的人!這些人謙卑地承認自己在聆聽聖言
時常常分心,在聆聽福音時立定的決心經常搖擺不定
,總是被事務和物質的擔憂所困擾。
你看,這些人不知不覺地正在成為真正的好地。
第二步是、注視聖言;長時間對著鏡子,也就是默想
或默觀聖言。
坎塔拉梅薩山神父說:看著聖言鏡子中的自己,內心
學習認識如何、學習認識自己,發現自己與
天主的肖像和與基督的肖像不符。
幸好,聖言鏡子也反射 天主的面容和祂充滿慈悲的
心。
最後一步是、耶穌最關心的一步;聖雅各伯宗徒說:
『你們應按聖言來實行』(雅一22)。
坎塔拉梅薩山神父對此表示:如果,我們用心聆聽,
就會驚喜地發現,無論我們參加禮儀、還是誦念聖詠
或其它禱文,都有一句聖言令我們不得不說:『這句
話就是對我說的!這就是我今天應該做的!』
遵從 天主聖言,意味著追隨善的啟迪;坎塔拉梅薩
山神父最後總結道:『 天主的一句話為你提供一個
意向,令你心中升起妥當辦一次告解、或做一次愛德
善行的渴望;這難道不是在邀請你暫停手中的工作,
向 天主表達一個愛的舉動嗎?
不要猶豫;別讓它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