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災禍 (路十三 1~9)
作者 蔣劍秋神父
正在那時,來了幾個人,把有關加里肋亞人的事、
即比拉多把他們的血與他們的祭品攙和在一起的事
,報告給耶穌。
祂回答說:「你們以為這些加里肋亞人比其他所有
的加里肋亞人更有罪,才遭此禍害嗎 ﹖
不是的;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
要同樣喪亡。
或如史羅亞塔倒下、壓死的那十八個人,你們以為
,他們比耶路撒冷的其他一切居民罪債更大嗎 ﹖
不是的;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
要同樣喪亡」。
祂講了這個比喻說:「有一個人曾將一棵無花果樹
栽在自己的葡萄園內;他來,在樹上找果子,但是
,沒有找到,便對園丁說:你看,三年來,我在這
棵無花果樹上找果子,卻沒有找到,你砍掉它罷,
為什麼讓它荒廢土地 ﹖
園丁回答說 : 主人,再容它這一年罷 ! 待我在它周
圍掘土、加上糞;將來,如果結果子就算了;不然
的話,你就把它砍了」。
常聽教友們說,他或她生病了,是 天主的懲罰;某人的
事業失敗了,也是 天主的懲罰。
近幾年來,台灣南部大地震、印尼大海嘯、長江大洪災、
紐約雙子星大樓被炸……有人認為,世界快末日了。
在今天的福音裏,耶穌暗示我們,不幸的意外事件,並不
代表 天主的懲罰;遭受意外災害的人,也並不比幸運的
人要壞;意外的不幸事件在所難免,並不意味著世界就要
末日了。
沒有人喜歡不幸的意外,大家都喜歡能逢凶化吉;不過,
牙齒有時也會咬舌頭;平地上也會摔跤;災禍來了,誰也
擋不住;與其抱怨,不如接納。
從負面的角度看,災禍的殺傷力很強,動則死傷上千萬、
毀損財物無法估計;災民心理上的壓力更不堪言。
從正面的角度看,災禍增強人們的凝聚力,使彼此更關心
、更友善、更和諧。
不分人種、不分信仰、不分國籍,大家都在一條船上,擁
有一個目標,希望在大家的愛心努力下,災情減到最輕、
最低。
災禍造成的悲慘情況,卻因大家的愛心努力、化為平淡。
幾年後,重建的災區比災前更漂亮、更現代化;真的是,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對一般人來說,滿心祈福,惜福的意識會在無意中加強、
會珍惜所有,不再妄求。
對世物會平淡、對人會更大方;逃過一劫,會更重視人生
、愛惜生命。
對某些人來說,災禍會改變他或她的一生,矢志去幫助人
改善他們的生活。
我認識一位十分喜愛兒童的青年,災禍中去世之後,他的
女朋友竟跑到一個貧困的山區,去照顧當地失學的小孩子
們,義務為他們服務。
沒有人喜歡災禍; 天主既許可災禍發生,一定有祂積極
的一面;接納災禍,更有意義 ! ( 摘自 把福音活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