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十日、星期三上午,教宗本篤十六世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接見將近兩萬名來自世界
各地的朝聖人士;接見過程中,教宗向他們講授要理的內容是介紹十八世紀大聖人、也是了
不起的聖師、意大利南部那波利的聖亞豐索。
關於亞豐索這位在 天主教內普受景仰愛戴的聖人,教宗講了一篇比較長的介紹。
這位贖主會的創會人鼓勵人對生活要保持樂觀,要信賴 天主賜給每個人內在善良的能力,
他教導我們倫理道德的培養需要以愛德的行爲來配合。
教宗說,亞豐索這位愛德的聖人有句名言說:誰祈禱,便得救。
聖人雖然家境富裕,又是那波利最負盛名的律師,却發現 天主願意他走另一條路,當貧窮
人士的神父;於是,亞豐索開始了爲十八世紀窮苦、卑微人士傳播福音的使命。
他的工作獲得非常良好的成果,因著他的努力,在那波利城最貧窮的區域有越來越多的人組
成小組,晚間聚集在私人家中或工作坊,由聖人所培養的要理傳教員或神父教導他們祈禱,
默想 天主的話。這些傳教員和神父也定期拜訪這些靈修小組。
教宗說,這些晚間聚集在一起的靈修小組就取名爲【黃昏小聖堂】,那實在是個真正的倫理
道德教育和社會治療的場所。就因爲有這樣的黃昏小聖堂聚會,一時間,那波利城幾乎再也
聽不到犯罪事件。
然而,聖亞豐索幷不以在城內從事這種極爲特殊的牧靈工作爲滿足;他進一步與那波利王國
境內各區域從事農牧粗重工作的人接觸,爲這些在精神和物質生活上都貧乏的人服務。爲了
延續這類牧靈工作,聖人創立了贖主會,讓他的會士們繼續推展這種到處巡迴的傳教工作,
勸導民衆,尤其是貧窮者皈依 上主,藉著祈禱,恒心善度基督信仰生活。
聖亞豐索生前是揚森異端盛行的時代,這個異端主張人已經被原罪破壞無遺,無可救藥;
天主固然賜給每個人恩寵,但幷非每個人都能得救。對那些 天主早已决定要拯救的人,
天主會賜給他們無法抗拒的聖寵;對那些 天主無意拯救的人,無論他們做什麽,總也無法
得救。揚森異端還認爲:對 天主的抉擇,我們不能置評; 天主願意拯救的,純粹出於
天主的善意; 天主所懲罰的,是基於 他的公義,因爲, 天主不欠人什麽。這個異端使
教會成爲恐怖的信仰,使 天主成了嚴厲的判官,而不是愛人的救世主。
教宗譴責揚森異端的錯誤,幷指出聖亞豐索教導教會牧人和聽告解司鐸要忠於教會的倫理
道德訓導,要本著愛德、諒解、和藹可親的態度,好使懺悔做補贖的人意識到自己在基督信
仰生活道路上受到陪伴,獲得鼓勵,得到支持。
教宗尤其强調,聖亞豐索從不厭倦地重複說,神父是 天主無限仁慈的可見標記;
天主寬恕人,光照人的明悟,照亮罪人的心智,爲使人悔改皈依,重新做人。
最後,教宗指出,我們這個時代可以明顯看出良心道德意識的迷失,對告解修和聖事缺乏重
視;爲此,聖亞豐索的教導仍然非常具有現時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