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門徒的條件 (路十四 25-33 )
有許多群眾與耶穌同行;耶穌轉身向他們說:「如果,
誰來就我,卻不惱恨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
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門徒。
不論誰,若不揹著自己的十字架、在我後面走,不能做
我的門徒。
你們中間,誰願意建造一座塔,卻不先坐下、籌算費用
,是否有力完成呢﹖免得他奠基以後竟不能完工,所有
看見的人都要譏誚他說:這個人開始建造,卻不能完工。
或者,一位國王要去同別的國王交戰,那有不先坐下、
運籌一下,能否以一萬人去抵抗那領著兩萬來攻打他的
呢﹖
如果不能,就得趁那國王離得尚遠的時候,派遣使節去
求和平的條款。
同樣,你們中不論是誰,如不捨棄他的一切所有,不能
做我的門徒。
【經文脈絡】
上個主日的福音記載,耶穌在一位法利塞人首領家中吃飯,並且
,教導人們「接受邀請」與「邀請人」的正確態度(路十四7-14
)。在這個故事之後,路加報導耶穌還講述了一個「宴席的比喻
」(路十四15-24);由於,這個比喻的內容和瑪竇福音的「婚宴
的比喻」(瑪二二 1 -14)相近,因此,教會在禮儀年丙年(今年
)跳過這段經文,在這個主日的感恩禮中直接誦讀路十四25-33,
內容收錄了耶穌一連串的教導,說明跟隨祂、做祂門徒的必要條
件。
群眾跟隨耶穌
經文一開始,顯示前段經文的「宴會」情況已經改變;作者敘述
,「有許多群眾與耶穌同行」,表達出一個新的情況。
這個情況和「宴會的比喻」有密切的關連,前面的比喻敘述許多
人以各種藉口拒絕參加天國的宴會;目前的經文則強調陪伴耶穌
同行的群眾,他們的行動說明他們願意跟隨耶穌;和前面比喻中
的人物形成明顯的對比。
在這個情況下,耶穌開口教導這些人,做祂門徒的嚴肅性。
棄絕家庭關係
耶穌首先告訴與祂同行的群眾:「如果,誰來就我,卻不惱恨自
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
不能做我的門徒」。
這是耶穌所提出的做門徒的第一個條件,意義十分清楚;單單來
到耶穌跟前,並不足以成為「門徒」。誰願意成為祂的門徒,就
必需把「跟隨耶穌」的目標置於一切之上,任何可能的阻礙都必
需排除。
耶穌的用語十分尖銳,大概,今日的讀者都感到難以接受;但是
,耶穌的目的並不是要造成家庭的分裂。
「惱恨自己的家人」,是非常生動的圖像性語言,具體地強調,
跟隨耶穌的絕對性;既使家庭的聯繫也不應該阻礙人們跟隨耶穌
的意願。
揹十字架、跟在祂後面!
接著,耶穌提出第二個條件,這句話的意義也十分明確:「不論
誰,若不揹著自己的十字架、在我後面走,不能做我的門徒」。
耶穌正走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祂十分清楚地知道,在那裏,
將要發生的事。願意跟隨耶穌的人,必需準備好接受祂的命運,
和祂一起經歷悲慘、恥辱的死亡。
這個條件的重點不只是十字架,而且也是「跟在耶穌後面走」。
跟隨耶穌的人,必需讓耶穌做「主」、做「師傅」;門徒必需跟
在祂後面行走,仔細觀看師傅如何面對一切,學習祂的態度;不
可自做主張。
深謀遠慮
接著,耶穌講述兩個比喻,二者的結構和形式上是平行的,內容
都取材自群眾十分熟習的生活情境。
首先是,一個有關建築的比喻:「你們中間誰願意建造一座塔,
卻不先坐下、籌算費用,是否有力完成呢?
免得他奠基以後,竟不能完工,所有看見的人都要譏誚他說:這
個人開始建造,卻不能完工」。
這個比喻說明,做任何事都得深謀遠慮,事前必需仔細計畫,盤
算成功的可能性,以免在事情進行的過程中才發現無以為繼,成
為人們的笑柄。
不打沒把握的仗
第二個是關於做戰的比喻:「一位國王要去同別的國王交戰,那
有不先坐下、運籌一下,能否以一萬人去抵抗那領著兩萬來攻打
他的呢?如果不能,就得趁那國王離得尚遠的時候,派遣使節去
求和平的條款」。
兩國交戰,必然都得先各自評估敵我的形勢;若發現自己毫無勝
算,不如先行求和,以免戰敗、徹底滅亡。
跟隨耶穌的嚴肅性
這兩個比喻的語調比較消極;但是,耶穌講述它們的目的並不是
要嚇阻群眾,使他們放棄成為門徒的意願;卻是補充說明前面所
提出的做門徒的條件。
前面的兩個條件說明,跟隨耶穌是相當重要的生命抉擇,具有絕
對的嚴肅性;後面的兩個比喻告訴那些願意跟隨耶穌的門徒,要
仔細考慮這個生命抉擇的嚴肅性,知道跟隨耶穌是極高的要求,
必需各自做好準備,才能夠堅持到底。
因此,耶穌最後總結這兩個比喻說:「同樣,你們中不論是誰,
如不捨棄他的一切所有,不能做我的門徒」。
這句話和前面的做門徒的條件(26-27)相互呼應。
【綜合反省】
今天的福音經文顯示,耶穌為願意跟隨祂的門徒設定的條件,要
求他們為了跟隨祂、要離開家庭,絕對地放棄財物。
在初期教會寫作福音時,這些條件已經被擴展到一切福傳者,甚
至,達於一切受洗的基督徒身上。
然而,事實上,初期教會的福傳者以及基督徒並沒有按著文字遵
守這些條件,宗徒們大多是過婚姻生活的(參閱:格前九)。
因此,對今日的基督徒而言,這些條件當然並不是一個普遍的法
律,這些簡短的話語更是一個呼籲,邀請所有願意跟隨耶穌的人
超越自我,以更完全的方式做耶穌的門徒。
(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