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順著耶穌的道路走定能獲得平安和喜悅

 

              甲年常年期第六主日

 

德十五      15~20;格前二     6~10;瑪五     17~37

 

本主日的禮儀將山中聖訓的重要一段呈現在我們

面前,這一段講的是法律的完成,耶穌闡明,祂

來,不是為廢除法律或先知,是為成全,即為將

我們帶到超越法律要求的境界。

的確,我們應該瞭解祂所說的完成的意義;第一

篇讀經為福音做準備,講到遵守誡命;第二篇讀

經雖說與其他兩篇沒有直接聯繫,卻也可以看出

一個聯繫:保祿宗徒寫給格林多信友的第一篇書

信中談了基督的智慧;確實如此,基督的智慧在

耶穌的講話中也表達出來。

德訓篇的段落在人性自由、在我們遵守誡命的能

力上下了工夫;作者說:『假使,你願意,就能

遵守祂的誡命,成為一位忠信的人;完全在於你

自願』。

天主把我們造成自由的人,就是說,我們有能力

說是或不是、有能力接納祂的意願或把祂的意願

關在門外。

德訓篇上說:『祂在你面前安放了火與水,你可

以任意伸手選取』;我們的自由有極嚴重的後果

,真是生死都在人面前,人願意那樣,就賜給他

那樣。

我們該覺悟到,我們的決定所帶來的後果;如果

,這些決定是按照        天主的意願做出的,那麼,

我們就會走向正面的方向、走向生命,我們就會

有安寧、和平及喜悅,然後,與        天主永遠結合

;因為,        天主的意願是愛、是創造和救贖。

相反的,如果,我們順從邪惡的誘惑,如果,我

們本著利己主義者的態度來生活,我們就會走向

死亡,正如保祿宗徒所說的,使我們走向腐朽的

塵世生命的方向。

我們的人性遭破壞,不再有安寧、喜悅,只有各

種思想混亂和不愉快,然後,永遠與        天主分離

;因此,我們應當意識到這種處境。

我們是自由的,意思是說,我們能夠獲得越來越

大的內心自由、或者可以一點一點地摧毀我們的

自由;事實上,凡是犯罪的,就是罪惡的奴隸(

見若八34)。

顯然的,一旦,開始染上惡習,我們就成了惡習

的奴隸,並失去我們的自由。

今日社會中,吸毒使人成為奴隸的例子尤其普遍

;可是,每件罪惡都像吸毒一樣,凡是開始吸毒

的人都以為是為了自己的益處和幸福,才運用自

己的自由。

但是,他逐漸地成了毒品的奴隸,再也無法擺脫

它;他要找到錢買毒品,以致到了犯嚴重殺人罪

的地步,可見,吸毒的生活是一種可怕的奴隸狀

況。

耶穌來,是為了解救我們;因為,祂願意我們更

加自由,祂說:『我來,不是為廢除法律或先知

,是為成全』。

祂為我們指出了真正自由的路,是一條順從

天主善意,不僅在外表、也是從內心懷著敬愛去

守祂的法律的道路。

我們在愛中找到真正的自由,只有付出愛的人才

真的是自由的、甘心情願地做必須做的事;甚至

,在愛的驅使下,比所規定的做得更多。

耶穌說:「你們一向聽過給古人說『不可殺人!

』誰若殺了人,應受裁判」;這是十誡裏的誡命。

耶穌將它完成,意思是祂要求針對包括內心在內

的趨向仇恨的各種活動做出明確、果斷的決定;

祂說:『我卻對你們說,凡向自己弟兄發怒的,

就要受裁判』。

因此,耶穌對我們的要求比法律所要求的更多,

祂要求我們有控制自己的能力。

為了打心裏不向憤怒讓步、不走上暴力道路,我

們所要做的是,不僅放棄外表的、也要放棄內心

的暴力,不允許在我們心內隱藏著對暴力的思念。

對與兄弟和好這一點,耶穌要求得很嚴格,祂不

允許我們生活在缺乏理解、爭吵、不和的環境下

,祂更看重對抗使我們呈現給        天主的祭品分裂

的一切力量。

今天的福音讓我們看到了祂所提出的對兄弟的愛

是多麼重要啊;耶穌說:『你若在祭壇前要獻你

的禮物時,在那裡想起你的弟兄有什麼怨你的事

,就把你的禮物留在那裡、留在祭壇前,先去與

你的弟兄和好,然後,再來獻你的禮物』。

在這裡,耶穌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宗教獻禮的情況

說,先停下這個本身將我們引向        天主的舉動,

然後,再走上與我們的兄弟和好的道路。

耶穌讓我們瞭解到,如果,我們處在一種分裂的

狀況下,懷著仇視弟兄的情緒來向        天主獻禮,

天主是不會悅納的。

要是我們恭敬        天主,我們首先應該將祂的愛迎

到心中,並將這愛傳給我們的弟兄;耶穌對我們

說:『趕快與你的對頭和解』。

耶穌願意我們的心完全痊癒,真的是一顆開放、

善良的心,從各種仇恨和自私的情緒中解放出來。

從這段福音的下文,我們也看出耶穌對人心的關

切,祂主張,不僅要有外在的法律,也要有符合

來自        天主的愛的內在行動;祂說:「你們一向

聽說過:『不可姦淫!』我卻對你們說:凡注視

婦女,有意貪戀她的,他已在心裡姦淫了她」。

耶穌吩咐我們遠離不符合        天主聖意的各種情緒

,祂不滿足只禁止外表的舉止,也願意我們的心

確實純淨,不屈服各種自私、邪惡的念頭。

在這方面,耶穌非常果斷;因為,祂談到反對立

壞表樣、即反對犯罪的機會:『若是你的右眼使

你跌倒,剜出它來,從你身上扔掉』。

沒有比這再堅決、再嚴格的要求了;若是對我們

生命極珍貴的眼睛成了犯罪的機會,就必須剜出

它來、把它扔掉。

當然,耶穌說的是形象化的語言,指出了在對抗

罪惡方面我們應有的果斷態度;耶穌解釋說:『

喪失你一個肢體,比你全身投入地獄裡,為你更

好』。

耶穌又以右手為例重複了同樣情形,右手通常較

靈巧,因此,生命更離不開它;若右手使人跌倒

,砍下它來、將它扔掉。

耶穌這樣做,為使法律成全,要求我們以十分果

斷的方式拒絕各種誘惑。

耶穌也要求我們誠懇,祂說:「你們一向聽過對

古人說:『不可發虛誓!要向        上主償還你的誓

願!』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總不可發誓、不可指

天,因為,天是        天主的寶座;不可指地,因為

,地是祂的腳凳;不可指耶路撒冷,因為,她是

大王的城市;也不可指你的頭發誓,因為,你不

能使一根頭髮變白或變黑」。

如果,我們一向誠實,並在言行舉止上體現出來

,發誓便失去它的作用。

此處,耶穌再次要求我們,在心中要有一個十分

斷的態度,即有言行一致的誠實態度。

做到這一切並非容易;但是,耶穌也賜給我們朝

這一方向行走的力量。

祂不滿足只給我們定下誡命,祂來到世上,是要

把祂的恩典賜給我們,這個恩典不僅幫助我們,

也實實在在地賜給我們十全十美地遵守

天主意願的喜悅,這個意願就是對祂完美的愛和

對兄弟慷慨的愛。

這就是基督信仰的智慧,這個智慧會令人覺得奇

怪;因為,在世界上所盛行的是一套截然相反的

原則。

塵世認為,幸福是與邪惡共存的,是尋求私利、

不惜傷天害理得到的。

基督信仰的智慧則要求與暴力、謊言和各種利己

主義以及惡念徹底絕裂。

保祿宗徒告訴我們,有了這個智慧,我們就會得

到美好的事物:『        天主為愛祂的人所準備的,

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人心所未想到的』。

如果,我們沿著耶穌指出的道路走,我們就定能

獲得平安和內心的喜悅,在愛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