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主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教宗方濟各省思
了當天選讀的福音,邀請眾人在做出任何選擇和行動以前
,先進行全面的分辨。
耶穌運用了幾個簡短比喻為門徒指出應走的道路,好能有
智慧地生活(參閱:路六39~45)。
耶穌問道:「瞎子豈能給瞎子領路?」(路六39)
教宗解釋說:「耶穌意在強調,領路的人不能昏聵糊塗,
卻要耳聰目明;換句話說,領路的人必須有智慧,以智慧
指引道路,否則,可能會傷害到那託付於他的人。
耶穌如此引起那些肩負教育或引導責任的人注意,包括 :
人靈的牧者、公權力的執行者、立法人員、教師、父母,
呼籲他們意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始終分辨正確的道路,
以便於引領他人」。
為了表明「自已為人師表、是領路人的榜樣」,耶穌說:
「沒有徒弟勝過師傅的;凡受過完備教育的,僅相似自己
的師傅而已」(路六40)。
教宗闡明,耶穌邀請眾人效法祂的榜樣、遵循祂的教導,
以成為可靠又睿智的領路人。
這番教導尤其蘊含在山中聖訓內,指明要懷著溫和與慈悲
的態度,成為真誠、謙卑又正直的人。
此外,另一段意義深遠的主日福音章節在於耶穌規勸人們
切莫自負和虛偽;祂說:「怎麼,你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
屑,你眼中的大樑倒不理會呢?」(路六41)
教宗表示,眾所周知,認出並譴責別人的過失,總是比較
容易;要以同樣雪亮的目光看到自己的過失,就很難了。
我們往往隱藏自己的過失,甚至是自欺欺人;寬以待己、
嚴以律人,是種誘惑。
對近人循循善誘,向來有所助益;但是,在觀察並且糾正
近人的缺點時,我們也必須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在譴責他
人之前,我們得先反躬自省;如此一來,才會行事可靠、
虛懷若谷、見證愛德。
為此,教宗勉勵我們反省 : 自己眼中是否存在著大樑。
耶穌說:「沒有好樹結壞果子的,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的
;每一棵樹,憑它的果子就可認出來」(路六43~44)。
教宗指出,果子,就是言行,從言語可得知樹的品質。
事實上,好人的心與口必然流露出善、壞人則流出惡;在
我們之間做出危害極深的行為,也就是竊竊私議、說三道
四、講人壞話,這行徑摧毀家庭、學校、職場、社區,戰
爭遂從舌頭開始。
最後,教宗重申耶穌的教導,鼓勵所有的人做良心省察;
自問:我是否「說別人的壞話」,試圖抹黑近人。
努力改正自己的過失,將對我們有所裨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