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的誡命
出二十 1 ~ 17;格前一 22 ~ 25;若二 13 ~ 25
默想
天主向梅瑟頒布十誡,是舊約的一個重要環節,亦是本周
第一篇讀經的內容;就讓我以此為主題與大家一起反省。
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十誡,是基於出谷紀中的記載重新排列
而成的,前三條是對 天主、後七條是對人;但是,原文
則是前四後六;原文中第十誡,不准貪戀他人妻子和財物
,亦被分析成今日的第九和第十誡。
這些都是文字上的改動,無損原文的精神。
接下來,讓我挑出幾項要點和大家談談。
一、十誡,必需從盟約、從 天主拯救以色列人的經驗去
了解
當以色列人遵守一條誡命,例如 : 不可偷盜;他並非只是
尊重別人的財物而已,而是藉此回應 天主施於他身上的
恩寵。
所以,每條誡命不光是平面地維持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
,更是縱面的,人對 天主的回應。
因此,儘管由孝敬父母到不貪別人財物,在別的文化中也
有類似的誡命;可是,本質上究竟不一樣。
孔孟有很多倫理教訓比十誡講得有味道、更有文彩,畢竟
宗教味道很弱;例如,孟子所說的「盡心知性知天」,頂
多令人感覺天人之間冥冥相通而已。
再者,十誡裏的人倫誡命,雖然,人憑良心也可以理解;
但是,單憑人的力量卻不容易實行。
所以,若沒有人與 天主這縱面的關係,十誡或任何倫理
規範也只是美麗的理想而已。
這就是為什麼 天主提醒以色列人:「是我把你們從埃及
、被奴役的地方領出來」。
人必需要有被救贖的體驗,同時亦得感念到
天主是自己力量的泉源,守起誡命來才會覺得「軛是甘飴
的,擔子是輕快的」。
二、十誡透露了「 天主只有一個」的重要啟示
當時,以色列人是第一批敬奉一神宗教的,周圍的民族都
是信奉多神教、或信奉一些半人半獸、半人半神的物體,
例如 : 埃及人敬拜人面獅身及人身鳥頭的事物。
那時代的人見到大自然的力量便樣樣認為是神明,如風神
、火神、水神、雷神、電神、山神等。
身處這個環境,以色列人竟然信奉一個 天主,並且不製
造任何偶像做為神明,的確是非常凸出;這是因為
天主特別啟示了他們,讓他們經驗到祂是唯一的。
出谷紀中記載, 天主對梅瑟說:「你不可有別的神」。
這並非 天主妒忌人拜別的神;是 天主知道並沒有別的
神,祂是為以色列人的好處才這樣說的。
以民出埃及的經驗,使小小的以色列民族知道,
天主是唯一的;強大如埃及、信仰多神的埃及人也不能不
放他們走。
既然,唯一的 天主如此眷顧以色列人,他們若崇拜虛假
的偶像,便是忘恩負義,便會招致懲罰;甚至,令自己及
後代陷入一個罪惡的環境中不能自拔。
今天的人亦有他們的偶像,他們信冥冥之中有一勢力主宰
自己的命運,只能遷就它;如迷信風水和數字禁忌、喜歡
擇日等。
基督徒若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正好
是犯了第一誡,與一神信仰不相容,亦為下一代製造一個
有罪的環境。
破除迷信,理應由自己做起。
三、十誡透露 天主是神聖的;我們應將
天主納入生活裏
十誡嚴禁人妄呼 天主的名,這裏使我們反省到,生活中
有時會濫呼 天主的名,實在非常不敬;例如 : 英語中有
以「我的 天主」、「耶穌基督」等做為感嘆語,我們可
能無意識地也習染起來。
守安息日,是另一個把 天主納入自己生活節拍的做法。
人勞苦了六天,在星期日休息固然需要;但是,基督徒更
應藉此機會將注意力放回 天主身上。
那些在主日仍想拚命多賺錢的人,是未能把
天主納入生活的節拍中。
盼望我們把握十誡的啟示:
一、讓 天主拯救我、接觸我的經驗,使我看到日常如何
與人相處是對 天主的一項回應。
二、 天主只有一個;任何迷信都與我們的信仰不相容。
三、十誡幫助我們把 天主納入生活的節拍中。
讓我們特別善用今年四旬期的主日;主日是我們信仰生活
的鏡子,我們可藉四旬期的主日,照照自己信仰的健康狀
況。 作者 吳智勳神父
反省與實踐
1. 對你而言,十誡,僅僅是可理解的理想?
或者,是可實行在生活中的誡命?
你能從被救贖的經驗中得到甚麼力量?
2. 你是否偶爾會受到同儕、長輩或同事的影響,也抱著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隨從迷信風俗?
你願意勇敢地見證主宰全宇宙命運的、只有那惟一的
一位嗎?
3. 每周的主日,你是如何度過的呢?
除了參與彌撒之外,是否有藉著其他休息的時間,將
自己放回 天主內、重新調整自己生活的節拍?
信友禱詞
1. 請為整個世界祈禱
願所有人類都能一心追求良善,遵行 天主的法則來行
事為人,使我們在世短暫的日子能夠互信、互愛,全體
人類都能享有安寧與和平。
2. 請為準備在復活夜領洗、今天接受懇禱禮的候洗者祈禱
願 天主賞賜他們一顆喜樂跟隨 天主的心,幫助他們
能更深入地體會到 天主逾越的奧蹟,為即將來臨的聖
洗聖事做好一切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