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祿,出來罷!

 

若望福音 十一  3~71720~2733B~45

 

薛恩博樞機 著 丁穎達教授

 

默想:

耶路撒冷附近有個伯達尼村,那裏住著瑪利亞、瑪爾大

和拉匝祿;他們姊弟三人對耶穌特別重要,耶穌會常到

他們家,喜歡跟他們相處,並且很有安全感。

但是,我們這樣談論耶穌是否妥當?

祂貴為       天主子,也會像常人一般,需要友情和安全感

嗎?

今天的福音恰好確定這點,從經文中能很明顯地看出,

耶穌非常愛這姊弟三人;當耶穌在墳墓前傷心流淚時,

旁邊的人就說:「看,祂多麼愛他啊!」

這樣的小觀察讓我們不禁意識到:耶穌也有朋友!身為

天主子的祂,真正地、完全地成為人。

在耶穌復活之前、最後的日子裡,當針對祂的敵意愈來

愈強烈、當祂的聖死已為期不遠時,祂在伯達尼的朋友

們愈加顯得彌足珍貴。

我們知道,雖然,耶穌在復活以後已經升天,不再有形

地出現在我們當中;但是,二千年來,無數人經驗了祂

的友情。

很多人在餐桌上祈禱說:「主耶穌請來,做我們的座上

客……」;這耳熟能詳的禱文,也充份體現了跟耶穌的

友誼。

有人捎信給耶穌:「主啊,禰所愛的病了!」

祂得知後,為甚麼還要拖那麼久呢?

朋友病得快死了,一般人不都會立即趕去嗎?

那姊妹二人央求耶穌快去;為甚麼祂沒有馬上理會她們

呢?

我相信,很多人曾有過與瑪利亞、瑪爾大類似的經驗:

熱心祈禱、呼求       天主援助,期盼的結果卻沒有出現。

最後,耶穌總算來了;但是,一切為時已晚,瑪爾大說

:「主,若禰在這裏,我的兄弟絕不會死!」

我知道,有時候,儘管努力祈禱,一位親人仍然死了;

那家人因此對       天主失去了信心。

當然,相信人死之後還有永生,是一種安慰,瑪爾大就

相信;因此,她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時,他必要

復活」。

當然,我們知道,有一天,我們每個人都會死;但是,

常常地,那一天來得太早!

從人性的角度看來,拉匝祿這位親愛的兄弟和朋友確實

死得太早;面對傷心和悲痛,耶穌語重心長地說:「我

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

」。祂的話對瑪爾大、瑪利亞和無數其他人來說,是在

承受莫大悲痛時,最能倚靠的安慰。

只有一種生命對死亡無所畏懼,耶穌親口說,祂就是那

生命。誰跟隨祂、誰相信祂,誰就不會手足無措地等待

塵世生命的終結,也不會越過死亡之門,墜入虛無漂渺

的深淵;相反地,他將進入充實、圓滿的永生。

耶穌把祂已經死了、並埋葬了四天的朋友從墳墓中召回

;因此,我們可以確信,信仰耶穌就能獲得生命。

我實實在在地相信,在當時,耶穌真的復活了一位死人

;不是一位看上去好像已經死了的人。

歷史上有不少聖人像耶穌一樣,復活過死人;同時,

這「拉匝祿!出來罷!」的呼叫中,我聽到對我的召叫

,我要從我的墳墓中、從我的腳鐐中掙脫出來。

生命中的種種恐懼,好似堵在我洞穴墳墓前的大石板,

只有信仰能挪開堵著的石頭、鬆開纏著的布條,使我獲

得重生。

我也能像拉匝祿一樣被耶穌召喚、並且恢復生命。

 

反省與實踐:

相信很多人曾有過與瑪利亞、瑪爾大類似的經驗:熱心

祈禱、呼求       天主援助,期盼的結果卻沒有出現。

當類似的情況出現時,我們的心態如何?

是否對       天主失去信心?

耶穌對瑪爾大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當耶穌

對我們說這句話時,我們相信祂嗎?

在生活中,我們不免遭遇困難與挫折;然而,當磨難來

臨時,我們是以何種心態來面對?

渴求奇蹟發生?或是對       天主全心倚賴?

 

信友禱文:

請為冷淡的教友祈禱

有許多人領洗後,不是不進堂,就是只在耶穌聖誕節、

耶穌復活節才到教堂參加感恩禮;祈求       天主派遣聖神

陪伴這些冷淡的教友,光照並感化他們,使他們重新燃

起對基督信仰的熱火,找到屬於自己的平安。

請為所有的教友祈禱

願仁慈的       天主引領我們、幫助我們,在任何事上能夠

聆聽主的召喚;賞賜我們一顆熱忱的心,關懷、服務需

要幫助的人,將       天主的愛展現於人間。

請繼續為要在耶穌復活夜領洗的候洗者祈禱

祈求       天主護守候洗者們的心神,並依賴       天主的仁慈

,免遭誘惑,為即將來臨的洗禮做好一切準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
    Guodegang

    郭德剛福傳中心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