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地服務二十八年的拉丁禮宗主教府宗座署理皮紮巴拉
(Pizzaballa)總主教,三月二十八日,接受梵蒂岡電台
專訪,談及耶穌復活節的意義、當地基督徒的痛苦及教會
分裂的現況。
在耶穌復活節來臨之際,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抵達聖地
,在耶穌出生、居住、履行使命、死而復活的地方參加了
聖周的禮儀活動。
這些日子,朝聖者人數不斷增加;他們從世界各地前來,
與不同國家的信徒和不同宗派的基督徒分享朝聖經驗。
關於耶穌復活節在這片神聖卻受苦的土地上的意義,皮紮
巴拉總主教說:耶穌復活節,就是耶穌陪伴每一個人;這
意味著,基督徒也必需成為每個人的陪伴者,重讀自己的
歷史並認出耶穌,即擘餅。
我相信,耶穌復活訊息是這樣的:宣告耶穌復活的經驗和
祂的生命可以觸及一切人類經驗。
梵蒂岡電台問:在十字架上的最後時刻,耶穌大聲喊道:
『厄里、厄里,肋瑪撒巴黑塔尼!就是說:我的
天主、我的 天主!禰為什麽捨棄了我?』
今天,這呼聲在聖地有何意義呢?
皮紮巴拉總主教答說:聖地是耶穌經歷人性經驗的地方;
被遺棄和孤獨的經驗,我相信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體會。
當我們看到這片土地幾十年來始終等待著祂的復活,擁有
不同的生活時,我們就會有這樣的體驗。
因此,我們要牢記,睜開眼睛,看一看這位耶穌;這有助
於我們重新解讀我們的生活,透過這裡的種種苦難,看到
復活的跡象。
梵蒂岡電台問:您瞭解這裡的基督徒期待從怎樣的『死亡
中復活』呢?
總主教說,有很多死亡的情形:有社會、政治、個人和家
庭層面的死亡,有時,也有教會層面的死亡。
死亡,意味著不再相信其他人、失去熱情、沒有什麽可以
改變的、沒有什麽可以做的,這是最糟糕的死亡;因為,
它為其它各種死亡開闢了空間。
恐懼,有時就類似這種死亡;不是嗎?
我們團體的死亡,意味著我們認為沒有什麽可以做。
其實,不然;我們總是可以做些什麽。
梵蒂岡電台問:有些人認為,聖墓大殿好似一個醜聞之地
;因為,他們看到了教會的分裂。您非常瞭解這個場所,
您能否解釋一下這個問題呢?
巴拉總主教說:可恥的,是分裂,不是聖墓大殿;一個人
進入聖墓大殿時感到可恥,是因為在那裡的分裂變得可見
、具體和有形。
正因為它是如此容易觸及,所以,讓人感到心傷。
一個人若能從理論轉為經驗,認知就會發生改變。
聖墓大殿會幫助你具體地經驗一個痛苦的現實、教會之間
的分裂;這就是說,朝聖者必需在陪伴中後退一步,不從
自己的偏見、自己的期望解讀現實,要看到事實的真相。
這當然是痛苦的;但是,它也有它迷人的一面,例如不同
的傳統、不同的祈禱方式,卻因同一份對基督的愛而凝聚
在一起。
再者,你也可以看到,不同語言、不同文化傳統相互交織
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