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關閉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
十一月二十日、耶穌基督普世君王節,教宗方濟各主持
隆重彌撒,為慈悲特殊禧年落下帷幕。
彌撒開始前,教宗關閉了自去年十二月八日開啟的聖伯
多祿大殿的聖門、全世界最後一個關閉的聖門。
教宗勉勵信徒不要避開我們基督君王的真面容,要建設
一個好客、自由、福傳的教會;雖然,物質貧窮,卻富
於仁愛。
在當天的關閉聖門禮儀中,在遊行隊伍的陪同下,教宗
來到聖伯多祿大殿的門廳,誦念了關聖門禱文後,慢慢
地走到聖門前靜默祈禱片刻,最後,分別關上聖門的兩
個門扇。
當天,米蘭總主教安傑洛‧斯柯拉(Angelo Scola)樞
機、聖座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Rino Fisichella)
總主教與教宗共祭,超過七萬信友參禮,許多國家的政
府代表出席。
教宗圍繞耶穌基督普世君王展開他的彌撒講道;教宗說
,耶穌基督看起來既沒有勢力也沒有榮耀,在十字架上
,祂更像是一位失敗者,不是勝利者。
祂的王權似非而是,祂的寶座是十字架、祂的王冠是茨
冠;祂沒有權杖,人們把一根蘆葦交在祂手裡;祂沒有
穿華麗的衣服,連長袍也被人瓜分;祂手上沒有閃閃發
光的戒指,卻有釘子的穿孔;祂沒有任何財富,反而被
人以三十塊銀元出賣。
基督把自己下降到我們的高度,體嘗了我們人類的極苦
,祂抵達世界的盡頭,擁抱和拯救每個人。
祂不譴責我們,也不征服我們;他從不侵犯我們的自由
,卻是以謙卑的愛行事,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忍
耐;只有這種愛才能戰勝、且不斷地戰勝我們的敵手:
罪惡,死亡和恐懼。
我們喜悅地承認祂所施行的仁政;如果,我們不把
上主做為我們生活的主、不接納祂的統治方式,我們很
難相信耶穌就是普世的君王、歷史的中心。
然後,教宗逐一講解當天福音中的三類人:觀望的民眾
、十字架旁的一小群人以及被釘在耶穌旁邊的強盜。
『民眾站著觀望』(路廿三35),沒有人說話,沒有人
走近;教宗解釋說:面對我們生活的處境或沒有實現的
願望,我們也會陷入遠離耶穌王權的誘惑,不接受祂的
謙卑之愛,甚至,因這愛跌倒;因為,它使我們感到不
安、不舒服。
十字架旁的一小群人,包括民眾首領、士兵和其中一位
強盜,他們都嘲笑耶穌,挑釁祂說:救救禰自己吧!
教宗指出,這是最嚴重的誘惑,他們誘使耶穌從十字架
上下來,彰顯 天主至高無上的威能。
然而,耶穌不說話、不反抗,依然是愛。
教宗說:權力和成就的吸引力,似乎是一條傳播福音的
坦途與捷徑,卻使我們在匆忙之中忘記了天國之道。
這個慈悲聖年勉勵我們,重新發現天國的中心,回歸其
本質。
這段慈悲的時期要求我們注視我們君王的真實面容、祂
復活時的面容;重新發現教會年輕又美麗的面貌,她好
客、自由、忠誠的面貌,物質貧窮,卻富於仁愛,滿溢
福傳精神。
最後,教宗談到離耶穌最近的另一位強盜,他對耶穌說
:『當禰來為王時,請禰紀念我!』(路廿三42)
他相信耶穌,並得到了耶穌的許諾:『今天,你就要與
我一同在樂園裡』(路廿三43)。
教宗說:只要我們給 天主機會, 天主就會記得我們
,祂時刻準備徹底和永遠地消除我們的罪;因為,祂的
記憶不記錄我們所做的惡,不會像我們那樣總是計較自
己所受的委屈。
天主不記得我們的罪,祂只記得我們、祂所寵愛的子女
,祂相信我們永遠可以重頭再來、重新站起。
既然, 天主如此相信我們,我們也應該傳播希望,給
他人機會,做慈悲的工具。
最後,教宗祈禱道:讓我們祈求恩寵,永不封閉修和與
寬恕之門,懂得超越罪惡與分歧,盡力開啟一切有可能
的希望之路。
教宗也勉勵眾人,繼續走我們的信仰旅程,攜手同行,
祈求十字架腳下的聖母始終陪伴我們,她離十字架最近。
彌撒結束後,教宗簽署了《慈悲與憐憫》宗座牧函,勉
勵眾人在慈悲聖年過後仍繼續活出慈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