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一日,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
,教宗方濟各強調,文化和意識形態殖民不能容忍
差異,使一切千篇一律,最終連信徒也遭受迫害。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瑪加伯書下》18~31,記
述厄肋阿匝爾的殉道;教宗以此展開彌撒講道,指
出三種主要的迫害類型:一種是宗教迫害;另一種
是政治、宗教迫害,例如:上世紀30年代的戰爭、
或者聖巴爾多祿茂之夜,這些是宗教或者政治戰爭
;第三種迫害是純粹的文化迫害,當一種新文化到
來時,它要使一切全新,擺脫傳統、歷史,甚至一
個民族的宗教。
厄肋阿匝爾就是這種文化迫害的受害者,他因忠於
天主,就被判處死刑。
教宗說,昨天的讀經就已經開始講述這種文化迫害
,有些以色列子民看到安提約古厄丕法乃王的權力
和壯麗,便想去和四鄰的外方人立約;他們於是去
朝見國王,國王就批准他們採用外邦的禮俗。
教宗強調說,這不是思想和神明,它是外邦風俗;
這樣,按照 上主法律成長的子民就接受了一種全
新的文化、新風俗,捨棄原本的文化、宗教和法律
;一切全是新的,新潮是一種真正的意識形態殖民
,它要把這唯一的風俗強加於以色列子民,人人都
得按照新風俗生活,不允許差異。
有些人接受這種外邦風俗,認為是件好事;有些人
為了扞衛子民的真正傳統,就堅決抵抗,一如厄肋
阿匝爾那樣。
他是一位儀表莊嚴、受人尊敬的人;《瑪加伯書》
講述了這些殉道者、這些英雄的事蹟。
這種由意識形態殖民產生的迫害總是如此;摧毀,
使一切千篇一律,無法容忍差異。
教宗說:文化殖民的道路最終也會使它的信徒遭受
迫害;我們不用往遠處想,只需看看上個世紀的大
屠殺,這是一種新文化的事物:全都統一,沒有差
異的餘地、沒有為他人和為 天主的地方。
這是禍根;然而,在這邪惡的文化殖民中,也有另
一種意識形態的根源,厄肋阿匝爾他本人是根源。
事實上,厄肋阿匝爾臨死前想到的是青年,他給他
們留下了一個高尚的榜樣:為了 天主的愛和法律
,他奉獻了自己的生命,為未來生根。
為此,在那生出文化和意識形態殖民的禍根前,還
有另外一種能給予生命、使未來成長的根源。
然而,新穎事物並非全是壞事,想想福音和耶穌就
夠了。
教宗告誡道:我們需要分辨新穎事物;這是
上主的新穎事物,源自聖神、源自 天主的根源呢
?還是來自禍根?
天主的新穎事物從不成為談判,卻總是朝向成長和
展望未來。
意識形態和文化殖民只注視現在,否認過去,不展
望未來;活在當下,卻不在時間中,為此無法承諾
任何事。
以這樣的態度做千篇一律的事,刪除差異,犯下褻
瀆造物主 天主的罪行;每次文化和意識形態殖民
反對造物主 天主,都是因為它想要改變
天主所造的受造界。
對抗這種歷史上反覆發生的事,只有一種藥物:那
就是見證,也就是殉道。
厄肋阿匝爾想要留下的不是金錢,是未來,見證的
遺產;這見證為年輕人將是富有成果的承諾。
厄肋阿匝爾成了為他人奉獻生命的根源。
最後,教宗總結道,在我們面對文化和精神殖民感
到困惑時,願他的榜樣幫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