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女人 、 德蕾莎修女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曾說:我幫她提鞋都不配!
這個【她】,就是德蕾莎修女。
一 0 四 年前,她出生了;因她的到來,世界一天天變得
不同。而且,在她離去的這十七 年,這個世界變得更加
暴力、劇苦與分裂,災劫橫生,千瘡百痍……。
你還記得她嗎?那位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女人……
德蕾莎修女生於一九一 0年八月二十七日,十二歲時,
她立志當修女;十九歲時,她進入修道院,被命名為德
蕾莎修女;後來,她被派往印度。
德蕾莎修女來到印度之後就再沒有離開那裏;一九五二
年夏,為了替窮人找到愛與尊嚴,她在印度加爾各答建
立【垂死者之家】。
自己都居無定所的一位姑娘,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著
小車在垃圾堆裏、水溝裏、教堂門口、公共建築的臺階
上去揀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遺棄的嬰孩、垂死的
老人;然後,到處去找吃的餵他們、找藥給他們治病、
求醫生來幫助他們……
許多人親眼看見德蕾莎修女從水溝裏抱起被蛆吃掉一條
腿的乞丐、看見她把額頭貼在瀕死的病人的臉上、看見
她從一條狗的嘴裏搶下還在哭叫的嬰兒、看見她把愛滋
病患者緊緊地摟在懷裏,告訴他:耶穌愛你,祂在天上
等你……
沒有人認識她,她甚至沒有多餘的一分錢;但是,這並
不妨礙她用自己的方式去踐履聖靈的慈悲。
在大樹下面的一塊空地上,她對貧民窟的孩子宣佈那裏
就是教室、地面就是黑板,願意念書的就坐下來。
等到第二天,德蕾莎修女再次來到大樹下的時候,發現
這裏已經用破布、木板等物搭起了一座帳篷,坐在裏面
的小孩也多得多了。
就在這【簡陋的教室】裏,德蕾莎修女除了教孩子們一
些簡單的讀讀寫寫之外,還教他們衛生常識,比如刷牙
、洗臉、洗澡等。她還親自帶孩子們到井邊,一個個教
他們如何洗澡。
德蕾莎修女在貧民窟辦露天學校的事兒很快就傳開了;
一個星期後,來聽課的孩子達到了一百多人;後來,又
增加到了五百多人。
有一天,德蕾莎修女發現一位老婦人倒在路上,像是死
了一般,破布裹著的腳上爬滿了螞蟻,頭上像是被老鼠
咬了一個洞,殘留著血跡的傷口周圍爬滿了蒼蠅和蛆蟲
。德蕾莎替老婦人測量呼吸與脈搏,發現老婦人似乎還
有一口氣,就趕緊把老婦人送到了附近的醫院。
得知是位無家可歸的老人,醫院不接收;但是,德蕾莎
修女態度堅決:『老奶奶是否有救的責任不在醫院;可
是,醫院想辦法給予治療卻是必需的!』
迫於德蕾莎修女的義正辭嚴,醫院才對這位垂死的老婦
人予以治療。
光靠德蕾莎及修女們的工作,要救助全加爾各答的垂死
者是不可能的;然而,德蕾莎她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她
認為,人類的不幸並不存在於貧困、生病或饑餓,真正
的不幸是,當人們生病或貧困時,沒有人伸出援手,即
使死去,臨終前,也應有個歸宿。
正是這位貌不驚人的修女,曾經讓無數被世俗社會拋棄
的人,在生命的最後幾個小時裏,獲得尊嚴的補償。
一九七九 年,德蕾莎修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她身穿一
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紗麗走上了領獎臺。
不論是和總統會面、還是服侍窮人,她都穿著這件衣服
;她沒有別的衣服。
台下坐著珠光寶氣、身分顯赫的貴人,她視而不見;她
的眼中只有窮人。台下立刻鴉雀無聲。
『這個榮譽,我個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窮人
、病人和孤獨的人來領獎的;因為,我相信,你們願意
借著頒獎給我,承認窮人也有尊嚴』;德蕾莎修女這樣
說。
以窮人的名義領獎,是因為她一生都以窮人的名義活著。
當她知道諾貝爾獎頒獎大會的宴席要花七千美金時,她
懇求大會主席取消宴席;她說:『你們用這些錢只宴請
一百三十五人;然而,這筆錢夠一萬五千人吃一天』。
宴會被取消了,修女拿到這筆錢,同時還拿到了四十萬
瑞幣的捐款。
那個被所有人仰慕的諾貝爾獎牌也被她賣掉了,所得售
款連同獎金全部獻給了窮人;對她來說,那些獎牌如果
不變成錢為窮人服務,就一錢不值。
從一九二八年德蕾莎修女隻身到印度,到一九八 0 年,
她的同工(同工,是 天主教彼此相稱一同為一個群體
服務的夥伴的專稱)超過了十三萬九千,分佈於全世界
。她的同工沒有任何待遇,連證件都沒有;他們不需要
這些東西,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犧牲和奉獻。
她創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有四億多美金的資產;但是,
她一生卻堅守貧困,她住的地方只有兩樣電器:電燈和
電話。
她的全部財產是一尊耶穌像、三套衣服、一雙涼鞋。
她努力要使自己成為窮人,為了服務最窮的人;她的修
士、修女們都要把自己變成窮人,只有如此,被他們服
務的窮人才會感到尊嚴。
在她看來,給予愛和尊嚴比給予食物和衣服更為重要。
她在全世界的一二七 個國家有六百多個分支機搆,她用
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在全世界發展慈善機構,僅在
一九六 0 年一年內,她就在印度建起了二十六所收容中
心和兒童之家。但是,她的總部只有兩位修女和一台老
式打字機。
她的辦公室裏只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她接待全世界
的來訪者,總是在她的工作崗位上:平民窟、棄嬰院、
臨終醫院、痲瘋病院、收容院、愛滋病收容所……在她
那裏服務的有銀行家、大企業家、政治家、大學生、演
員、模特、富家小姐、美國加州州長……
臺灣的大學校長李家同也千里迢迢去那裏,做了他一輩
子沒有做過的事情:洗碗、給病人穿衣服、餵水餵飯、
洗衣服、送藥、搬運屍體……之後,他寫道:『現在,
我才知道,我一直在躲避著人類的真正窮困和不幸;其
實,我從來沒有真正愛過』。
後來,南斯拉夫爆發科索沃內戰;德蕾莎去問負責戰爭
的指揮官說,戰區裏的婦女、兒童都逃不出來。
指揮官跟她這樣講:『修女啊,我想停火,對方不停啊
;沒有辦法』。
德蕾莎說:『那麼,只好我去了!』
德蕾莎走進戰區,雙方一聽說德蕾莎修女在戰區,雙方
立刻停火;當她把戰區裏的婦女、兒童帶出後,兩邊又
打起來了。
這個消息後來傳到了聯合國,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聽到這
則消息,他讚嘆道:這件事連我也做不到。
之前,聯合國曾調停了好幾次,南斯拉夫的內戰始終沒
有停火。
一九九七年,德蕾莎在印度逝世後,她的祖國塞爾維亞
希望她能回國歸葬;印度總理特意為此打電話給塞爾維
亞領導人,讓她安葬在印度;後來,塞爾維亞同意把她
安葬在印度。
她的去世,被印度人視做【失去了母親】;印度總理說
:她是少有的慈悲天使,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徵,她抹去
了千千萬萬人苦難的眼淚,她給印度帶來了巨大的榮譽
。印度為德蕾莎舉行了國葬;出殯那天,她身上覆蓋的
是印度國旗,就在她的遺體被十二個印度人抬起來時,
在場的印度人全部下跪,包括當時的印度總理。
遺體被抬過大街時,大街兩旁大樓上的印度人全下樓來
,跪在地上,向這位愛的天使表達最高的敬意。
二 0 0 九年十月四日,諾貝爾基金會評選一九七九年和
平獎得主德蕾莎修女為諾貝爾獎百餘年歷史上最受尊崇
的三位獲獎者之一;其他兩位是一九六四年和平獎得主
馬丁˙路德金、一九二一年物理學獎得主愛因斯坦。
德蕾莎修女的人生信條:
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的及以自我為中心的
;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
當你功成名就,你會有一些虛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實的敵
人;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誠實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不
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
你多年來營造的東西,有人在一夜之間把它摧毀;不管
怎樣,你還是要去營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他們可能會嫉妒你;不管
怎樣,你還是要快樂。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不管怎樣,
你還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也許,這些東西永
遠都不夠;不管怎樣,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你看,說到底,它是你和上天之間的事,絕不是你和他
人之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