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伯多祿、聖保祿宗徒
(St.Peter & Paul) 6月29日
聖伯多祿
伯多祿是安德肋的弟兄,他是加里肋亞海上的漁夫;後來
,耶穌召叫了他,成為耶穌身旁最早的十二門徒之一。
因此,伯多祿也是耶穌生平最有力的見證人。
伯多祿本名西滿,耶穌給了他另一個名字「刻法」,意為
「磐石」;「我再給你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
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絕不能戰勝她」(瑪十
六18) 。
這句話成為 天主教會認定伯多祿是首任教宗的依據。
伯多祿有著複雜的性格,他曾經誠心地承認耶穌:「祢是
默西亞、永生 天主之子」(瑪十六16),因而得到耶穌
的祝福;當耶穌首次預言受難和復活時,他也曾因不了解
就諫責耶穌,遭致耶穌的斥責:「撒殫,退到我後面去!
你是我的絆腳石;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
天主的事,是人的事」(瑪十六23)。
身為十二宗徒之長,伯多祿需要表現出良好的風範;實際
上,真正的伯多祿並沒有如此完美。
福音中雖曾多次提到他的軟弱、恐懼和失敗;但是,就是
伯多祿認定耶穌是默西亞和他跌倒後回頭堅固教會的堅強
意志,使得伯多祿凸出於其他宗徒,被耶穌選為教會的磐
石。
伯多祿也是宗徒的發言人,他與耶穌和弟兄們一起有過許
多美好的時光、也有過害怕的時刻;當耶穌帶他、雅各伯
和若望上山時,一聽到從雲中傳來:「這是我的愛子,我
所喜悅的,你們要聽從祂!」的聲音,他們都害怕地俯伏
在地。
伯多祿也曾問過,我們是否該原諒七十個七次。
他也曾試著行走在海面上;卻因信德不夠,險些落海。
最後晚餐時,伯多祿很勇敢地說了:「主,我已經準備同
祢一起下獄、同去受死」;可是,耶穌受難時,他卻否認
認識耶穌。
然而,也是伯多祿,在耶穌復活節早上,聽聞耶穌復活後
,他首先跑到耶穌的墓地。
於是,依著伯多祿的意志和聖神的恩寵,教會在「這塊石
頭」上慢慢地建立起來。
若望福音結尾時,提到耶穌三次問他愛不愛祂,這也彌補
了伯多祿的三次背叛;耶穌最後給了他牧養羊群的權力。
宗徒大事錄中,在耶路撒冷初期教會中,伯多祿開始正式
以教宗身分服務教會。聖神降臨後,他第一次公開講道,
施行第一次治癒,也將基督徒福傳的使命延申至外邦人。
他不只一次被逮捕、下獄;每一次,他總是神奇地被營救
出來。聖經最後一次提到伯多祿是在宗十二17:「他便出
去,往別的地方去了」;此後,就再也沒有他的消息。
根據傳統,伯多祿成為第一位教宗後,在羅馬尼祿(Nero
,紀元後54 ~ 68年)為王時殉道。
傳統也提到,伯多祿自知不配與耶穌基督一樣被釘在十字
架上,於是,自己要求倒著被釘。
聖保祿
保祿首次出現在聖經的宗徒大事錄一書中,當時,他名為
「掃祿」,是一位十分虔誠、激進的猶太法利塞人,誓言
摧毀基督教會。
當掃祿欲至大馬士革請求大司祭發文逮捕基督徒時,在路
上,忽然,被一道強光擊倒在地;他聽見有聲音責問他:
「掃祿、掃祿,你為什麼迫害我?」
他答說:「主!祢是誰?」
主說:「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但是,你起來,進城去
,必有人告訴你當做什麼」(參宗九)。
一旦,保祿(掃祿歸化後的名字)確定了主就是耶穌基督
後,他領受了洗禮,開始致力四處宣講基督的福音。
保祿上耶路撒冷城去,準備會見宗徒;起初,人們懷疑他
,不信任他;最後,保祿克服了這些困難,與巴爾納伯到
安提約基雅去。
安提約基雅教會的弟兄、姊妹十分團結,「基督徒」的名
號也由此產生。
保祿是一位傳教士,首先,他使用的策略是接近猶太人的
地方會堂;可惜,遭受了嚴厲的迫害。
當他轉變策略,開抬接觸教外人,也帶領了許多人歸主後
,他的傳教對象開始拓展,向外邦人傳教。
保祿向外邦人傳教的方式引起了宗徒們激烈的辯論,特別
是在割損禮上;紀元後50年的耶路撒冷會議時,保祿提出
耶穌基督的救贖已經拯救了人類,人們遵守的是愛的誡命
,不是法律;所以,贊成外邦人不需要再如同猶太人一般
受割損禮。他的神學觀成了基督宗教的基石,及對教外人
傳福音的特點。
保祿的傳教足跡踏遍地中海各島嶼,也鼓舞了當地教會,
增進教友的信德;可是,這趟傳教旅程也夠他吃足了苦頭
,他挨餓、被打、被關、被石砸……;然而,他堅信復活
的主基督,是這股力量支持著他繼續他的傳教生涯。
保祿被捕後,他以自己是羅馬公民的身分要求到羅馬接受
審判;在獄中,他持續不斷地寫信給許多地方教會,鼓勵
他們增強自己的信仰,彼此相愛。
根據傳統,約在羅馬尼祿皇帝執政時,保祿被斬首(紀元
後64年)。如同保祿自己所說,這場賽跑,他已跑到終點
,是天上的福樂吸引他努力地往前跑。
的確,他是為基督做證的表樣,也在天上領受了
天主賜予的豐富獎賞。
( 摘自 天主教聖博敏神學院禮儀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