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墳」:復活的記號
【福音:若二十 1 ~ 18】
一周的第一天,清晨,天還黑的時候,瑪利亞˙瑪達肋納
來到墳墓那裏,看見石頭已從墓門挪開了;於是,她跑去
見西滿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那另一位門徒,對他們說:「
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祂放在那裡
了」。
伯多祿便和那另一位門徒出來,往墳墓那裏去了。
兩人一起跑,但是,那另一位門徒比伯多祿跑得快,先來
到了墳墓那裏;他俯身看見放著的殮布,卻沒有進去。
隨著他的西滿伯多祿也來到了,進了墳墓,看見了放著的
殮布,也看見耶穌頭上的那塊汗巾,不同殮布放在一起;
卻另在一處捲著。
那時,先來到墳墓的那位門徒也進去了,一看見,就相信
了。這是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耶穌必需從死者中復活的
那段聖經。
然後,兩位門徒又回到家裏去了。
瑪利亞˙瑪達肋納卻站在墳墓外邊痛哭;她痛哭的時候,
就俯身向墳墓裏面窺看,見有兩位穿白衣的天使坐在安放
過耶穌遺體的地方:一位在頭部、一位在腳部。
那兩位天使對她說:「女人!你哭什麼?」
她答說:「有人把我主搬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祂放在那
裏了」。說了這話,就向後轉身,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
知道祂就是耶穌。
耶穌向她說:「女人,妳哭什麼?你找誰?」
她以為是園丁,就說:「先生,若是你把祂搬走了,請告
訴我,你把祂放在那裏,我去取回祂來」。
耶穌給她說:「瑪利亞!」
她便轉身,用希伯來話對祂說:「辣步尼!」
就是說「師傅」。
耶穌向她說:「你別拉住我不放;因為,我還沒有升到
父那裏;你到我的弟兄那裏去,告訴他們:我升到我的
父和你們的 父那裏去,升到我的 天主和你們的
天主那裏去」。
瑪利亞˙瑪達肋納就去告訴門徒說:「我見了主」;並
報告了耶穌對她所說的那些話。
【經文分析】
按照甲年的主日感恩祭典,復活主日的福音選自若望福
音二十章1 ~ 9節,這種選經方式並不理想,因為,二十
章1 ~ 9節只是一個關於「空墳」的故事;然而,真正的
耶穌復活「顯現」的故事,發生在10 ~ 18節的經文中。
更令人訝異的是,這一段發生在瑪利亞˙瑪達肋納和復
活主之間的感人故事,竟然在整年的主日福音中都未被
選讀。
這種情形對 天主教基督徒而言是相當大的損失;因為
,大多數 天主教基督徒仍未養成直接閱讀聖經的習慣
,一般信友對 天主聖言的認識,主要來自於主日彌撒
中的讀經。
因此,我們建議,在復活主日感恩禮儀中誦念福音時,
最好能一直讀到第十八節,俾能使大家得到一個完整的
復活和顯現的故事。
【復活清晨的事件】
若望報導了耶穌死後第三天清晨發生的事件,他把瑪利
亞˙瑪達肋納、伯多祿和耶穌的愛徒三位見證人對復活
的經驗交織在一起。
首先是,瑪利亞˙瑪達肋納發現了那個空墳,急速地將
這情形告訴了伯鐸和耶穌的愛徒。
她所說的話顯示出她對「空墳」的瞭解:「有人從墳墓
中把主搬走了!」
兩位門徒一聽說這事,便毫不耽誤地立即向墳墓跑去。
耶穌所愛的那位門徒不僅腳程比伯多祿快,先抵達了墓
地,他也是第一位相信的人。
伯多祿雖然晚到,卻是第一位進入空墳的人;他看見殮
布和捲著的汗巾,沒有做出任何反應。
對讀者而言,沉默的殮布和捲著的汗巾正是反對耶穌的
屍體被偷的強烈證據。
【空墳:復活的記號】
若二十1 ~ 9是一個關於「空墳」的故事;每一位福音作
者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報導這個內含耶穌復活喜訊的故
事。但是,這並不是說「空墳」是復活的證明;瑪利亞
˙瑪達肋納關於空墳所說的話,便說明了這一點。
「空墳」,是一個記號、一個戰勝的紀念品,這個記號
給人指出復活的基督。
和對觀福音相較,若望福音提到門徒們在空墳中發現了
殮布和汗巾,更是加強了這個記號。藉著殮布和汗巾,
作者一方面表示瑪利亞˙瑪達肋納最初對空墳的瞭解是
不正確的;另一方面也使讀者想起拉匝祿的故事。
當耶穌把拉匝祿由墳墓中喚出時,他身上仍被殮布和汗
巾所纏繞;這表示,拉匝祿復活了,但仍會再死;然而
,耶穌的復活,是進入永遠的生命,再也不會死亡。
【瑪利亞˙瑪達肋納,第一位看見復活主的人】
若二十10 ~ 18接著敘述:伯多祿和耶穌的愛徒隨後又返
回住處;因為,生命的奇蹟尚未穿透他們的心。
瑪利亞˙瑪達肋納卻留在墳前哭泣,並向空墳探望。
她的愛與堅持得到了回報,成為復活的主第一位顯現的
對象。但是,最初,瑪利亞˙瑪達肋納雖然看見復活的
基督並和祂說話,卻沒有認出祂來;直到耶穌叫她的名
字時,她才認出祂來。
這使讀者想起有關善牧的經文:『善牧按著名字呼喚自
己的羊,並引領出來』(若十 3)。
耶穌對她說話時,稱 天父為「我的 父」和「你們的
父」;在此之前,耶穌只是預言要回到「 父」那裡去
(若十四12,28,十六10,28),或回到「派遣祂者」
那裡去(若七33,十六 5)。
如今,在這個預言實現之時,耶穌的 父也成為信祂的
人的 父;因此,祂也稱門徒們為「我的弟兄」。
這就實現了若望福音序言中的話:凡接受耶穌並相信祂
名字的人,祂要使他們成為 天主的子女(參閱:若一
12)。
【綜合反省】
綜合言之,今日的福音告訴我們:復活的信仰不是來自
證明,復活的信仰不能證明、也不待證明。
空墳,不是復活的證據,只是一個記號、一個指向復活
喜訊的記號;這個記號的意義原本是相當隱晦,只有當
復活的主親自顯現(啟示自己)時,空墳才成為一個會
說話的記號,告訴吾人那位被釘者已經復活,而且帶著
肉身返回到 父的光榮中。
此外,在若望福音的報導中,有兩個對今日的教會結構
十分具有啟發意義,應該特別被重視並且再深入反省的
事實:
第一位相信復活的人,並不是伯多祿,是耶穌所愛的那
位門徒。
第一位看見耶穌顯現,並被派遣去為復活做見證的,更
不是任何一位門徒(男人),是瑪利亞˙瑪達肋納、一
位女人。
筆者註:禮儀年甲、乙、丙三年,復活主日的福音選讀
都是同一篇福音;因此,本文採用去年復活主日福音釋
義的文稿。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