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枝主日
房志榮神父著
默想:
聖週,是禮儀年的高峰,主峰是逾越節三日慶典。
教會禮儀年的兩個主軸是聖誕周期和復活周期,另有三十
四周的常年期。
聖誕周期後的常年期,主日感恩禮的讀經幫助我們體會、
消化「道成人身」( Incarnation )的奧蹟。
復活周期後漫長的常年期,主日感恩禮的讀經邀請我們沉
思、默觀「被釘十字架」( Crucifixion ) 的奧蹟及其揭示
的全部啟示:「聖神降臨」和「 天主聖三」。
聖誕周期所追念和慶祝的「道成人身」,是欣賞、讚嘆至
高 天主聖言取了嬰孩的身體、誕生在伯利恆。
復活周期所追憶和歡慶的是,這位嬰孩長大後的行止;尤
其是祂的死亡和復活,即逾越奧蹟。
每年聖誕節夜晚,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會趕到當地的教堂裏
,觀察基督徒如何過耶穌聖誕節。
天主教聖堂習慣搭馬槽、朝拜聖嬰,更吸引很多人來觀賞
;甚至,前去親吻耶穌聖嬰。
這不是領聖體;是親吻耶穌聖嬰。
領聖體,必需先領受過洗禮;未受洗,不可領聖體;不只
是一個紀律問題,更是基督信仰根本的邏輯。
在 天主教會裏,聖體聖事(感恩禮)是七件聖事中最崇
高的聖事、是「信德的奧蹟」;信友必需相信麵餅已質變
成為基督的聖體,且心靈要有妥善的預備,才可以恭領。
耶穌聖嬰,不是聖體,只是嬰孩的態像;所以,未領洗的
非教友都可以去親。這多少表達了 天主聖子降生成人,
是為世上所有的人。
耶穌復活節就不一樣了;所慶祝的奧蹟不在於可愛的嬰孩
,是揹著十字架的耶穌。
祂的苦難、聖死和復活,不是一般常識能理解的,必需懷
著信德才能體會這奧蹟的真實可信,且堅信不疑。
因此,逾越節三日慶典,只有信友來參與。
這反而更易營造收斂的氣氛,集中心思念慮來領會救主自
我犧牲、拯救世人的偉大奧蹟。
基督信仰關鍵性的道理,基本上是信基督從死人中復活了
,所有信基督的人將來也像祂一樣復活起來;這道理概括
了所有其他信條: 天主聖三、道成人身、聖神聖化、人
的歸宿、宇宙的提升。
這樣看聖周及最神聖的逾越節三日慶典,就能進一步體會
禮儀中的讀經是多麼豐富又真實。
聖周禮儀的讀經,可分兩部份來體驗 :
第一部份、以聖枝主日為綱領。
聖周一、二、三,讀經一採用「第二依撒意亞」的前三首
〈雅威僕人的詩歌〉,描述耶穌僕人蒙召、順從、甘心受
苦的態度。
第四首詳細敘述僕人受苦受難的詩歌,則留到聖周五救主
受難紀念來宣報。
這三天的福音記載耶穌榮進耶路撒冷,好幾天在聖殿講道
,與司祭、經師辯論,並與門徒們準備慶祝逾越節等事。
聖周的第二部份是三日慶典:建立聖體聖事、十字架上的
血祭、在墳墓中的安眠。
周末的午夜一過,就發生我們在信經中所念的「我信其降
地獄(靈薄獄),第三日從死者中復活」。
以下只略談聖枝主日的彌撒讀經;下周再探討、發揮基督
復活的聖言宣報。
聖枝主日的感恩禮,讀經一和讀經二,甲、乙、丙三年相
同,都採用依五十 4 ~ 7(第三首〈 上主僕人〉詩歌)和
斐二6~11(耶穌自謙自卑,服從至死,死在十字架上)。
至於福音,分別選自三部對觀福音;今年乙年,所讀的是
馬爾谷所記載的耶穌基督受難史,長式的是谷十四和十五
兩整章,十四章有72節、十五章有47節,分別由敘述者、
耶穌、群眾三個角色來宣報。
短式只讀谷十五1~39,即從司祭長、長老及經師們把耶穌
押送給比拉多,到耶穌在十字架上大喊一聲斷氣為止。
耶穌受難史,寫成較早,四福音都用兩章篇幅來書寫:
瑪二十六至二十七章(75+66,共 141 節);谷如上述;
路二十二至二十三章(71+56,共 127 節);若十八至十
九章(40+42,共82節)。
三部對觀福音的不同長度,反映在苦難史的長度上;篇幅
最長的《瑪竇福音》有28章,苦難史的敘述最長有 141 節
;居中的《路加福音》有24章,苦難史敘述有 127 節;最
短的《馬爾谷福音》有16章,苦難史敘述有 119 節。
《若望福音》有21章,但是,苦難史兩章合起來只有82節
,好像短了一點。
不過,在耶穌受難日的禮儀中,每年聽若望的耶穌苦難史
,覺得非常適當,不長不短;記耶穌從大司祭衙門和比拉
多總督府到髑髏山丘(加爾瓦略山)上被釘十字架,再被
舉起、豎立在山上,旁邊站著耶穌的母親和祂所愛的門徒
;最後又記下祂的臨終遺囑,是一幅很完整的十字架救恩
圖。
乙年《馬爾谷福音》的耶穌受難史又有什麼特色呢?
首先,聖經學界認為,谷是最早寫成的福音書,短短的16
章篇幅,竟用了 119 節經句來寫苦難史,不能不算是用心
良苦了。
本福音是最早的一部,而且,福音中的苦難史又是全書的
核心和源頭;這是說《馬爾谷福音》是由苦難史發端,慢
慢向受難前的各階段推展而寫成;這可從其基本神學來解
釋。
馬爾谷明言,耶穌用比喻講 天主的國;而且,祂的生活
是最凸出的比喻。
本福音的基本訊息是:要想領悟天國是什麼,必需定睛注
視耶穌;祂是驅魔治病者、講道誨人者,更是被釘十字架
、卻又活過來的那一位。
祂的教導兼顧言教、身教;祂的被釘死,可稱刑教;但是
,死亡不能束縛祂。
在聽苦難史前,我們先聽讀經員朗誦《依撒意亞先知書》
中的第三首〈 上主僕人〉的詩歌(依五十 4 ~ 7)。
這四節經文都是僕人的自白,前兩句說,
上主給了祂一個受教的口舌,為能在適當時機以言語援助
疲倦的人。又說,每天清晨, 上主喚醒祂,使祂像學徒
一樣細聽。
怎樣聽呢?
是 上主開啟了祂的耳,祂沒有違抗、也沒有退避。
這結果是下面第六節所說的:把背轉給打擊祂的人、把面
頰轉給扯祂鬍鬚的人,對侮辱和唾污,祂也沒有遮掩自己
的臉。
祂如何做得到這一點呢?
第七節的四句話是答案:「因為,吾主 上主援助我;所
以,我不以為羞恥,我板著臉像一塊燧石;因為,我知道
,我不會受侮辱」。
這是耶穌受教、受苦、依賴 父的畫像。
讀經二,保祿歌詠服從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
;斐二 6 ~ 11這六節美麗的詩句,不是保祿的創作,是他
在勸勉鍾愛的斐理伯信友時,所引用的一首古老詩歌,藉
以勸他們彼此之間該懷有基督的心腸。
基督的心腸又是怎樣的呢?
古詩答曰:「耶穌基督雖具有 天主的形體,卻沒有將自
己與 天主同等的地位把持不捨」;這是第一步:放得下
。第二步:「反而空虛自己,取了奴僕的形體,降生成人
,與人相似,形狀上完全與人一樣」。還有第三步:「祂
自謙自卑,服從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三步由天至地,一直走到谷底;由此深淵, 父提拔了祂
,由下而上也是三步:「高高舉揚祂,賜給了祂一個名號
(主);一聽此名號,天上、人間和地下的一切都屈膝叩
拜」。不怕下降,任由 父去提升,這是基督的心腸。
可見,在耶穌來臨五百多年前,讀經一,把耶穌身為
上主僕人的受教、聽命、甘心受苦的態度和形象描寫得十
分逼真。
在耶穌受難史裏,這些預言都成了事實;耶穌才是那位
上主的僕人,那位頷首聽從 父命,勇敢走上苦路、上
山自獻的僕人。
讀經二、斐理伯書,是保祿監獄書信之一,把一首古詩
所寫的『耶穌拾得起,放得下,落落大方,慷慨就義的
心腸和態度』,舉出來當做信友為人處世的原則和標準
。 天主的啟示就是如此具體、又生活化。
聖枝主日開始的聖週,既是高峰,也是由山頂上可瞭望
的廣大平原;在每篇讀經裏都含有從古至今、由東到西
的無限精神寶藏,讓我們逐步去發掘體會。
祈求聖神多加光照!
反省與行動:
1. 耶穌的苦難,為我有什麼意義?
2. 耶穌自我空虛,聽命至死,帶給我怎樣的啟發?
3. 我如何參與耶穌的苦難?
為了眾人的益處,我願意效法耶穌甘願受苦受難,自我
犧牲嗎?
禱文:
1. 請為候洗者祈禱
耶穌榮進耶路撒冷,走上救贖世人的苦路旅程。
祈求仁慈的 天父恩賜每一位候洗者,在聖週,能深刻
體會耶穌的深情大愛,參與祂的苦難;在復活夜,透過
洗禮,與祂一起復活。
2. 請為 天主子民祈禱
耶穌的苦難,換來人類的救贖;祈求仁慈的
天父,恩賜每一位基督徒都能效法耶穌,為拯救世人,
甘願自我犧牲的榜樣,帶給世界光明和希望。
3. 請為台灣的水資源管理祈禱
缺水危機,揭露了水資源管理的弊病;祈求仁慈的
天父恩賜政府能切中時弊,更新水資源管理的政策;全
民珍惜水資源,愛護我們的家園。
4. 請為平息恐怖攻擊祈禱
有許多弟兄、姊妹飽受恐怖攻擊的威脅,尤其是葉門的
民眾和印度的 天主教團體。
祈求仁慈的 天父感化眾人,不再以暴力相向,彼此能
和平共處。
5. 請為德國客機空難的罹難者祈禱
德國之翼班機在法國墜機,一五 0 位乘客無人生還。
祈求仁慈的 天父恩賜罹難者進入安息;也撫慰家屬的
悲痛。